-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庭湖对荆江中下游流量的调节作用
对京江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史料和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对京江流的流量特征进行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洞庭湖及其流入河流的流量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然而,湖泊的调节作用对京江流的流量变化及其贡献很小。本文根据长江系列水文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
1 京江及其排水能力
1.1 荆江水文站的流量
长江中游干流从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河段称荆江,长度为340km,属弯曲河道.荆江以藕池口为界,在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藕池口以下称下荆江.1959年调弦口堵口后荆江通过松滋口、太平口与藕池口等三个分流口向洞庭湖分泄其径流量(简称三口分流).三口分流有5条洪道,它们是松滋口的西支与东支、太平口的虎渡河、藕池口的藕池河与安乡河.洞庭湖湖泊面积为2691km2,洪道面积1013km2,属洪道型湖泊,除西北面与北面汇集三口5条洪道的径流外,在西面与南面承纳湘、资、沅、澧等四水的径流,于城陵矶流入长江(图1).
为了研究洞庭湖对荆江径流的调节作用,根据荆江及其入湖诸洪道的长系列水文资料12,统计出它们的年平均径流量,汛期(每年5-10月)与枯水期(每年1-3月、12月)径流量及其占年径流量的百分数,计算出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的比值(简称汛枯期径流比).三口5条洪道口门和上荆江与下荆江的水文站均有系列水文测验资料,唯荆江进口河段枝江水文站缺少长系列水文测验资料,但长江宜昌至枝江段仅59km,沿程汇入的较大河流只有清江,而宜昌与清江搬鱼咀水文站均有长系列的水文资料,故可用这两水文站的水文资料,推算出荆江枝江水文站的径流量(表1).
2 京江入海水走廊的三个分支轮流特征
2.1 枯水期径流特性分析
三口诸分流洪道(简称三口洪道)年平均径流量与汛期流量分别为1119×108m3与1034.7×108m3(表1),均以松滋口为最大,分别占44.5%与44.2%;藕池口次之,分别占37.8%与38.7%;太平口最小,分别只占17.7%与17.3%.三口枯水期径流量为20.4×108m3,仍以松滋口最大占53.9%,藕池口次之占24.5%,太平口最小占21.6%.由此可见三口洪道汛期与枯水期的径流量极为悬殊,其平均汛枯期径流比达50.7. 三口洪道的径流特性同分流前的荆江(枝江站)与分流后上荆江(新厂站)、下荆江(监利站)相比较,汛期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数分别增大了13.9%与16.9%、20.2%;枯水期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却分别减少了83.2%与85.5%、87.9%.平均汛枯期径流比分别是分流前荆江的6.9倍,上荆江的8.2倍,下荆江的9.8倍.由此可见三口洪道的径流量汛期显著增大,枯水期明显减少,汛枯期径流比极大,成为三口洪道径流的重要特性.所以三口水道属十分典型的洪道,洞庭湖通过三口诸洪道对荆江的径流量进行调节,成为洞庭湖对荆江径流量调节的特点.
2.2 荆江断流的年数
三口的五条洪道(藕池口的安乡河、藕池河,太平口的虎渡河与松滋口的东支与西支)均建有水文站,据1951-1982年水文资料的统计表明,在32年间每年枯水期安乡河均发生断流,断流可延续至6月份,断流年数居诸洪道之首;藕池河有23年发生断流,居第2位;虎渡河有18年断流;东支有10年;西支只有1年断流. 由此可见三口的五条洪道均发生过断流,但断流的年数差异较大,主要由于造成断流的主要原因不同所致.安乡河、藕池河与虎渡河三洪道断流主要由于洪道受泥沙的淤积,使其河床淤高,使枯水期高于荆江的水位,便发生断流,所以洪道断流年数随淤积量的增加而增多.研究表明,1955-1995年这三条洪道均发生淤积,其中安乡河河床淤积量最大,藕池河次之,虎渡河居第三,同其断流的年数相吻合.松滋口西支断流的最少,断流的原因不同于上述的三条洪道,研究表明,西支在1955年以来河床均受冲刷,使枯水期河床高程常低于上荆江水位,所以很少断流.32年间西支只在1979年4月5日有过首次断流,主要原因是当年枯水期荆江枝江水位是32年间最低的.32年间东支河床时冲时淤,所以断流年数介安乡河等三条洪道与西支之间.
通常荆江径流由三口诸洪道流向洞庭湖,但若遇到荆江汛期来水较迟,使洪道进口的水位较低,而洞庭湖四水来水量较大,使某些洪道出口处的水位较高,这时洪道发生倒流.1979年6月28日安乡河进口的康家岗水位只有35.40m(吴淞基面,下同),这时安乡河出口——洞庭湖南咀的流量为10700m3·s-1,比该站1950-1986年的6月份平均最大流量增加了43.8%,水位达35.54m,比进口水位高0.14m,导致安乡河发生倒流,倒流持续了4d,最大倒流流量达63.6m3·s-1,倒流的径流量共0.1592×108m3,是1951-1986年三口诸洪道最大的一次倒流.此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