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发酵菌种选育及其功能研究进展.docxVIP

赤藓糖醇发酵菌种选育及其功能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赤藓糖醇发酵菌种选育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 ? 柴明艳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 赤藓糖醇发酵菌种选育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柴明艳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零”热值纯天然生物糖,属于多元醇类甜味剂,天然存在于多种真菌、果蔬和动物组织中,具有高稳定性、低能量值、食用安全等优良特性。本文主要就赤藓糖醇发酵生产的菌种选育、合成途径、代谢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赤藓糖醇;发酵;生物合成;应用 赤藓糖醇(Erythritol),又称赤兔草醇、原藻醇,呈白色结晶状粉末,是一种国际新型营养性功能甜味剂,广泛存在于果蔬、真菌及各类发酵食品中,并在人和动物的机体中多有分布[1]。赤藓糖醇具有无副作用、口感佳、防龋齿、对高血糖病人安全,对肠胃道无不良刺激,一般食品加工中无分解和褐变等多种优良特性[2],已被应用到多个行业领域,如医药、食品、化工、保健与化妆品等[3]。 现今,国际上已通用微生物发酵法大批量生产赤藓糖醇。然而,赤藓糖醇发酵生产的理想菌选育、消除终产物抑制现象、提高产率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仍然是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工业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可见,深入展开赤藓糖醇发酵法生产的技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科学意义。为此,本文主要就赤藓糖醇发酵生产过程中菌种选育、合成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文献报道作一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1赤藓糖醇发酵生产的菌种选育 微生物学中,高产菌株选育的常用方法有自然筛选、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自然筛选是获得赤藓糖醇产生菌的常用途径之一,主要是从泥土、蜂巢、蜂蜜、花粉或高糖食品中分离到。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有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生物诱变与复合诱变等几种,有关以生物诱变方法获得赤藓糖醇产生菌的研究鲜有报道。基因工程育种主要是利用控制基因改造技术来完成,鉴于微生物中赤藓糖醇的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等问题尚在研究中,故利用基因技术以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 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过程温和而易控制,占有较大的工艺与成本优势,且生产效率非常高,已成为其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为提高赤藓糖醇的产量,可通过发酵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等方式加以实现。其中,优质菌株是赤藓糖醇发酵生产效率的关键,故需选育高产菌株,使得工艺条件优化更具意义。因此,为选育到产赤藓糖醇的优质菌种,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1950年,Binkley等首次报道酵母产赤藓糖醇[4]。随后,Spencer等在研究耐高渗酵母产甘油时,发现因菌种培养条件与生长速度不同,可获得大量赤藓糖醇[5]。现已证实,产赤藓糖醇的微生物主要为酵母,还有少部分为霉菌和细菌。其中以高渗酵母为主,包括假丝酵母属(Candida)、毕赤氏酵母属(Pichia)、三角酵母属(Trigonopsis)、丛梗孢酵母属(Moniliella)、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nides)、汉森(氏)酵母属(Hansenula)、耶氏酵母属(Yarrowia),以及Moniliella、Trichosporonoides、Aureobasidium和Zygopichia等属[6-8]。 在国外,有人采取泥土、花果与发酵食品等材料,进行分离、筛选、纯化、诱变育种,获得产赤藓糖醇的耐高渗酵母菌株Aureoasidiumsp.SN-115,其得率为50%[9]。随后,研究者从花粉中获得一株产赤藓糖醇的圆酵母(Torula sp.),转化率约为35%~40%[10]。Hirata等发现,花粉中分离到的Ustilaginomycetes sp.618A-01发酵生产赤藓糖醇,其过程中无副产物甘油与阿拉伯糖醇等多元醇,且无明显起泡现象[11]。Lee等分离到圆酵母属(Torula sp.)菌株,其赤藓糖醇产量达到58.3 g/L[12]。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方法获得的菌株Penicilium sp.KJ-UV29,可提高赤藓糖醇产量近1倍,且发酵过程中无泡沫产生,还能降低发酵副产物丙三醇产量的40%[13]。而Park等从蜂巢中分离到的耐高渗酵母(Trichosporonsp.),赤藓糖醇产量可达到209g/L[14]。除以上材料外,学者从污泥中分离到的Pseudozyma. tsukubaensis KN75,通过补料发酵,可使赤藓糖醇产量达到245 g/L,转化率高达61%,是目前发现产赤藓糖醇最高的一株菌种[15]。Rymowicz等以甘油为碳源,利用Yarrowia lipolytica发酵7 d,赤藓糖醇的产量为170 g/L,产率为1 g/(L·h)[16]。采用诱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