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而又暴风雨自由与忧伤
作为“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诗人”,海子因其悲伤而决定,并以他的悲伤与欲望出发。而他的抒情短诗《天鹅》就是其灵魂和精神的最好注解。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作塑造了受伤天鹅的凄美意象,也让无数人哀伤和感动。高雅而悠远的天鹅、受伤的天鹅都是海子那个时代浓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象征和化身。海子的《天鹅》是那个时代人们文化心理期待遭受挫折的表现;也是人们渴望挽回的表达。甚至,海子自己就是一只受伤天鹅的化身。他将自己幻化在生活与时代的对立空间里,也让自身时刻处在不安的焦虑和幻想中。“受伤的天鹅”之意象是海子自身的写照,也是那一时代文化碰撞的必然结局和立场。
《天鹅》这首诗的一开始作者首先就设定了时间:夜里。——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因为夜是静谧的、安详的,但也是未知的和不安的。在夜里,你什么都可以想,也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静谧、焦躁和期待中,有风掠过,有天鹅飞过——在远处。于是,我的身体随风而动,去应和与迎接那即将到来的优雅的天鹅。但,“有一只天鹅受伤”。——这受伤的实际就是诗人自己。没有人看见——因为是夜里——也不需要人看见,因为天鹅永远是孤独而寂寞的。但“它仍在飞行”,因为它不愿屈服、不甘失败。
然而在第三节,诗人开始转向:“而我身体里的河水却很沉重/就像房门上挂着的门扇一样沉重。”我的身体已经和我的空间一样被牢牢固定在世俗生活中,因而它异常沉重,也十分令人绝望。所以,当她们继续自己的飞行和自由的追寻时,我却“不能用优美的飞行来呼应她们。”这是海子的忧伤,也是海子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哀怨。第四节海子突然改变了意象,他写到了纯洁、死寂的墓地。在英国玄学派诗人邓恩(John Donne)那里,骨灰瓮、墓地都是常见的意象(如其诗作《宣布成圣》[The Cannonization]),但他的这些意象都是与上帝、与神圣之爱相关的。海子的天鹅和墓地自然也是有隐喻。墓地是可怖的,但又是神秘的、亲切的。一个人只有在墓地才能回归他的本真和自我、回归他的真正存在——所以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但它和现实却又有着巨大的差别和距离,因此,墓地也反映了海子与现实的断裂的决绝心态。海德格尔说:“任何意义上与现实的分离、分裂,最终必然导致自我的内部的分离和分裂,因为现实正是自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个人游离于环境时,他内心不和谐的声音也清晰可闻,并且随着现实的身影在视线中的逐渐消失越来越置于前景的便是这种自我的分离、分裂乃至断裂。”海子就是这样将自己与现实割裂并孤立了自己——而天鹅就是海子的化身。
接着,海子又用他超绝新奇的想象,将“我”的“手指”与“蜡烛”联系在一起。这“冻伤的蜡烛”是我“墓地”之门,也是我“生日”的象征。天鹅掠过墓地、桥梁、河水——在“我的泥土上”、“在生日的泥土上”,留下了忧伤和受伤(的我自己)。在这里,“生日”也是一个突出的意象,它指的是诗人在天鹅的指引下,在墓地——向死而生。但是自己的新生并没有带来现实的改变——只是改变了自己而已。这样,“我”愈加孤独无依,也更加清高优雅!
1、 理想的余管理和追求的“大诗”
1986年并非一个特殊的年份,但在那时我国经济改革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人们经济利益和物质至上主义已见端倪——而知识分子也逐渐卸下光环、走下神坛,他们曾经高贵的身份和形象也逐渐被遮蔽和褪色。这样,时代和社会的转型必然会诱发那些精英知识分子,并使之深感痛苦和无奈。
但在此时,文化还没有转型——在大学校园里,诗人的地位虽然依旧崇高和迷人,然而却是逐渐下坠。理想主义、浪漫主义逐渐式微,高雅、崇高、神圣逐渐被流行、时尚、物质所替代。而精英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高贵追求也都渐渐陷落。海子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但理想的余晖依然残照,所以海子依然充满幻想和浪漫——但已经受伤。
海子一直有着高远的诗歌理想和诗歌追求,他要超越抒情诗而追求“大诗”。他认为诗人应当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夜色中走遍大地”,为处于“思想黑夜中”的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他还说,“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于是,在这样高贵精英意识的指引和鼓舞下,海子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诺言,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大诗”。从《亚洲铜》到《麦地》、《祖国(或以梦为马)》,再到组诗《太阳》都是海子诗歌高远理想的展现。诗歌中处处弥漫的也是诗人这种高傲、优雅、纯粹的品质。其中有大胆的质疑与呼喊:“我在天空深处高声询问谁在?”“我/从天空中站起来呼喊/又有谁在?”(海子《太阳·弥赛亚》)也有深情与挚爱:“在这个春天你为何回忆起人类/你为何突然想起来人类/神圣而孤单的一生/想起了人类你宝座发热/想起了人类你眼含孤独的泪水。”(《太阳·土地》)还有执着与炙热:“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海子《祖国(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