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组合体系桥的最新发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合体系桥的最新发展 0 土斜拉板铁梁桥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桥梁应用的两个趋势是明显的。换句话说,传统桥梁的营销和组合已经成为一个愿景。组合体系桥梁极大地丰富了桥梁造型。组合体系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拱梁组合体系、斜拉-连续梁(刚构)体系等,其中斜拉-连续梁(刚构)体系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桥型,近10年来应用较多,受到广泛的关注。普遍认为,由Christian Menn设计的建于1980年的的甘特(Ganter)大桥,是斜拉-连续(刚构)体系桥的先驱,其混凝土箱形梁由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板“悬挂”在非常矮的塔上,这种板可以看成是一种刚性的斜拉索,该桥的出现形成了斜拉桥的一个分支——板拉桥,由于其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成为一道风景。甘特大桥的出现为其后的矮塔斜拉桥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甘特大桥之后,又有墨西哥的帕帕加约(Papagayo)大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巴顿河(Bar-ton Creek)大桥及葡萄牙的索科雷多斯(Socorridos)大桥等相继建成。 1988年法国工程师Jacgues Mathivat在设计位于法国西南的阿勒特·达雷(Arrêt Darré)高架桥的比较方案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矮塔斜拉桥的方案。该方案是跨度为100 m的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箱梁,塔、梁固结,斜拉索穿过矮塔上的鞍座与主梁锚固。 与此同时,1990年德国的Antonie Naaman 提出了一种组合体外预应力索桥,体外索的一部分伸出主梁之上,锚固在墩顶处主梁的刚柱上。这一种体系与法国Jacgues Mathivat的方案十分类似。 目前这种桥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已建成此类桥梁20多座,中国大陆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已达10多座,中国台湾地区有2座,瑞士、菲律宾、老挝、帕劳群岛、克罗地亚各1座,美国珍珠港在建1座;其中,中国在建的惠青黄河公路桥、江珠高速荷麻溪大桥分别达到220 m和230 m(预应力混凝土梁),芜湖长江大桥达到340 m(钢桁梁),分别为同类桥梁最大跨径。 尽管这种桥梁发展很快,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将就研究的最新情况作一论述。 1 主梁桥型的结构 对于这种桥型的称呼尚未统一,法国工程师Jacgues Mathivat在提出他的方案时,命名为“extra-dosed PC bridge”,直译为“超剂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日本工程界一直采用这种名称(エクストラドーズド桥);在美国,这种桥有称为“extra-dosed PC bridge”的,也有称为“extradosed cable-stayed bridge”的;在我国台湾,最初将这种结构称为“外置预应力桥”,后来根据其外形类似恐龙高耸的脊背,而称为“脊背桥”、“拱背桥”。国内的称呼一直存在争论,学者严国敏将其称为“部分斜拉桥”,理由是这种桥型受力特性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之间,桥的刚度主要由梁体提供,斜拉索主要起体外预应力的作用;王伯惠、顾安邦、徐君兰等学者认为应该称为“矮塔斜拉桥”,而“部分斜拉桥”不够明确,没有道出其外在的形状与内在的结构特征,早期的稀索结构也有“部分”的性质。 目前,这种体系与最初相比又丰富了很多,主梁不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还可采用钢结构(如中国的芜湖长江大桥),以及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如波形钢腹板梁及结合梁),不仅可以采用刚性梁,也可以采用柔性梁[如瑞士的森尼贝格(Sunniberg)桥],所以无论是英文的“extra-dosed PC bridge”,还是中文的“超剂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外置预应力桥”都不合适;而“脊背桥”、“拱背桥”使人有一种“拱、梁、吊”体系以外的误解,而这种桥型不过是索梁的一种组合体系;另外,对这种塔、梁、索组成的组合结构来说,塔高的变化,直接影响索、梁的受力。因此, “矮塔斜拉桥”是比较贴切的称呼,不仅从外形上概括了这种结构最主要的特征,而且能将其与常规斜拉桥分开,而不会发生歧义,也能为工程界接受。同样基于上述的原因,认为比较合适的英文名称是“extradosed cable-stayed bridge”,既有继承,也有扬弃。 2 矮塔斜拉桥结构 桥梁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主要受力构件分为3种,即梁式桥、拱式桥和索式桥。由几个不同体系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桥梁称为组合体系桥,斜拉桥就是一种主梁与斜缆相结合的组合体系,塔、梁、索是主要结构。悬挂在塔上的斜缆和吊扣的主梁紧密协作,使主梁像多点弹性支承的连续梁一样工作,在这个体系里,塔成为索、梁两个基本构件协作受力的关键。改变塔的高度,就会改变索、梁两个基本构件受力的协作关系。这就是矮塔斜拉桥的本质,同时也成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另外,由于塔高的变化致使索、梁受力分配的变化,根据国内外已建斜拉桥的资料可以看出,斜拉桥的塔高为跨度的1/5~1/4,而矮塔斜拉桥的塔高约为跨径的1/12~1/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