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及相关问题
《史记秦本纪》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汉代秦公墓不同,包括以下列表(表1)。
现再将《史记》三家注对上表中地名的解读列表如下(表二):
关于秦公葬地的记载《史记·秦本纪》和《秦纪》的不同主要在两处:1、文公的葬地,《秦本纪》为“西山”,《秦纪》为“西垂”。2、宪公的葬地,《秦本纪》为“西山”,《秦纪》为“衙”。到底哪个更可靠呢?王辉先生认为:
《秦纪》作为秦人自己的记载,应该比《秦本纪》更可信。宪公《秦本纪》作宁公,《秦纪》及出土秦器如武公钟、镈皆作“宪公”,就是证明。……至于衙,恐非汉左冯翊衙县,衙县即今白水县,其地当时尚不属秦,秦公无法葬于其地。通例,诸侯死后或归葬于旧都附近,或在新都附近,都与白水县不相干。出子是被庶长弗忌、威累、参父杀害的,更无必要远葬于白水,所以此“衙”只能在新都西新邑附近,只是具体地点今已无法确知。
王辉关于《秦纪》较《秦本纪》更可靠,“衙”与白水县无关、在新都西新邑附近的意见很有见地。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以为“西新邑”与出子所居“西陵”有联系,云:“其西陵或西陂当指陈仓西北之山,即西山。其地在文公时为祭陈宝已有所兴建。宪公迁此,当进一步有所扩建,而因山为名称西。又为有别于庄公所都之西,而称西新邑”。王辉云:“其说或是”。
把“西山”和陈仓西北之山联系起来是《括地志》的旧说,陈平先生已驳其谬,兹不赘述。又因为《秦纪》和《秦本纪》记载秦公葬地的系统有所不同,所以考察“西新邑”或“衙”时不宜先与“西山”相串联。然而,曲氏认为西新邑、西陵、西陂在一处,却是很对的。
笔者认为,“西新邑”、“西陵”、“衙”都在一个地点;前二者是就这个地点的居邑而言,后者是就这个地点的墓葬区而言。
“西新邑”、“西陵”、“西陂”三者名前均冠一“西”字,绝非偶然, 说明它们与“西垂”、“西犬丘”处于同一个地理范围内,不会相隔到甘肃礼县和陕西宝鸡那样远的距离。这个地理范围,其实就是西周时期秦人在礼县的活动区域,也就是秦汉西县的范围。“西垂”和“西犬丘”在文献中被称为秦人的故都或故地,如《秦本纪》云:“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犬丘地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相映成趣的是,宪公所居为“西新邑”;既然称“新邑”,自然和旧都有别,不在同一地点;但又不会距离太远。王辉认为它是一处新都,有一定道理。
“西新邑”的地望恐怕还得落在宪公和出子的葬地“衙”上求之。今礼县无地名“衙”者,然《水经注·漾水》在叙述西汉水流经祁山之南后云:“汉水又西,迳南岈、北岈之中,上下有两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阜,古谚云:南岈北岈,万有余家。”会贞按:“《集韵》,岈、虚加切,同谺。谽谺,谷中大空貌。岑参文云,剑山巉巉,天凿之门,二壁谽岈,高崖嶙峋。则此南岈、北岈,谓南北二壁间之大空也。《方舆纪要》:今祁山西南有二岈。”《水经注·漾水》所叙述的方位,正好在今大堡子山(图一)。西汉水流到这里,河道收紧迂曲,两岸山体变得陡峭,在大堡子山顶有夯土建筑,在它南面西汉水对岸的山体向前凸出,两岸山体恰好构成“南北二壁间之大空也”。《汉书·地理志》如淳曰:“衙,音牙。”“岈”、“牙”、“衙”音同,可以通用。古代军营的辕门立有牙旗,故辕门又称牙门,如《三国志·典韦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唐兰先生说:“牙与衙音同,所以后世把官署称为衙门”。这里的“南岈”、“北岈”作为宪公和出子的葬地“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上世纪末,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惨遭盗掘,国宝重器流失海外,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大堡子山墓地,共清理中字形大墓2座(M2、M3)、小墓9座。秦公墓出土“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鼎”、“秦公作宝簋”等器。关于两座中字形大墓的墓主,学界争议很大。如果两座中字型墓代表两位秦公,陈平认为它们是文、宪二公,王辉认为是襄、文二公,陈昭容也认为是襄、文二公。如果两座中字型墓是一代秦公夫妇,戴春阳认为是襄公夫妇,陈平认为是文公夫妇,陈昭容亦认为是文公夫妇。
先说两座中字形墓是一代秦公及夫人的还是分属两代秦公的墓葬。2004年3-4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曾调查这里,从礼县至天水公路到大堡子山顶共有8~9级修梯田而形成的阶地,实际上在秦代是个很大的缓坡。秦公墓地跨5~6级(自上而下数)阶地。据甘肃省考古所的同志介绍,从秦公墓地所在阶地以上到大堡子山顶都已钻探,没发现任何墓葬。秦公墓的东墓道已紧临断崖。秦公墓的西面有4~11座小墓,除了M8位于第4阶地外,余皆位于5~6级阶地(图二)。笔者在甘肃省考古所曾参观小墓出土的陶器,年代在西周晚期以后,有晚到战国时期的。虽然秦公墓地以下的阶地没有经过仔细钻探,但所余空间范围已经很小,不太可能有大型墓葬。此外,上世纪90年代在大堡子山墓地的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