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方酮康唑纳米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酮康唑是一种广泛的抗真菌药物,对各种真菌都有抗菌和杀菌作用。丙酸氯仿是一种用于调节神经皮炎、慢性湿疹和瘙痒的外包药物的外包药物。丁香酚属于类酸萘,具有抗菌、谋杀、促进透皮吸收等多种药理活性。以上3种药物均存在难溶和难吸收的问题。国内外市场上外用剂型主要以软膏和洗剂为主,存在透皮效果差,作用时间短等缺陷,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应用中往往以增加用药次数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既增加了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又促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纳米乳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等自发形成,粒径为1~100 nm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分散体系。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增容增敏,制备简单,稳定性好,促进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分散度好,注射无疼痛,粒径小,分布均匀,缓释和靶向作用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用纳米乳载体对难溶及药效低的药物进行改造的研究很多。Babette B等研制了孕酮O/W型微乳。Hwang等制备了W/O 注射用维甲酸微乳。沈锦秋等研制了氟比洛芬酯眼用纳米乳-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余东升等制备了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
本试验在市场上常见的酮康唑与丙酸氯倍他索的复方中加入了丁香酚并以纳米乳为载体研制出了复方酮康唑纳米乳,不仅提高了药物的透皮吸收率,弥补了此类药物现有剂型的不足,而且还加强了治疗小动物临床上常见的真菌螨虫混合感染皮肤病的功效,在药物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测试仪器
JEM1230 透射电镜(日本日立电子公司);BS214S 电子天平(德国Satorius 公司);TGL-16B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新星科学仪器公司);78HW-1 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杭州仪表电机厂);Nicomp388/ZetaPALS 激光粒度测定仪(Particle Sizing System,USA);HITACHI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日立电子公司)。HC-188透皮扩散仪(天津市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酮康唑(湖北恒硕化工有限公司);丙酸氯倍他索(武汉远程共创科技有限公司);丁香酚(恒诚天然香料提炼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上海高维实业有限公司);聚氧乙烯蓖麻油(RH-40,德国BASF 公司);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40,德国BASF 公司);聚山梨酯80(Tween-80)、2-苯乙醇、乙酸乙酯、甲醇、乙醇、1,2-丙二醇、甘油均为分析醇。SD大鼠,购于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确定和准备工作
1.2.1 丁香酚、乙酸乙酯、丁香酚油相
酮康唑与丙酸氯倍他索在2-苯乙醇中的溶解度较高,因此将2-苯乙醇作为油相的一部分,丁香酚也可作油相,另外还需加入分子链较短的IPM(C14)、乙酸乙酯(C4),原则上油相分子体积越小,溶解力越强,油相分子链过长不能形成纳米药物,选择二者中药物溶解度较高的做为油相。
1.2.2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表面活性剂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RH-40、EL-40、Tween-80,表面活性剂(SF)/助表面活性剂(CoSF),即Km=5时,将3种表面活性剂与油相按照9∶1~1∶9的比例混匀,在25℃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逐滴滴加蒸馏水至临界点,观察各组的变化。选择液体的外观呈澄清透明且平行光入射后有丁达尔现象,通过高速(13 000 r/min,30 min)离心后纳米乳稳定不分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激光粒度仪测出该乳滴粒径在1~100 nm之间的配比,记录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通过Origin 8.0软件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纳米乳的形成区域。见图1。
1.2.3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助表面活性剂在短链醇乙醇、甘油、1,2-丙二醇中选择较容易形成纳米乳的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油相、表面活性剂、水相为3个顶点,Km=5∶1~1∶1分别做伪三元相图,确定Km值(图2)。
1.2.4 复方酮康唑纳米乳的制备
将选出的油与溶有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的2-苯乙醇及丁香酚混匀作为油相,加入选定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25℃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逐滴加入配方量的蒸馏水即得复方酮康唑纳米乳。
1.3 质量控制
1.3.1 粒度和形态的观察
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复方酮康唑纳米乳的粒径大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见图3、4。
1.3.2 药代动力学试验
将复方酮康唑纳米乳以13 000 r/min离心30 min进行加速试验,分别在室温、4℃、和37℃条件下考察30 d,每隔5 d观察1次,置于日光下照射10 d,于1、3、5、10 d取样观察;分别观察以上试验中药物外观及粒径有无明显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复方酮康唑纳米乳的回收率、精密度及含量,考察其稳定性(图5)。
1.4 氨基溶胶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