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2例.docx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2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2例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植物神经痉挛,包括控制膀胱和尿肌痉挛。尿潴留、尿便次数增加、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和尿尿道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本文应用西药甲钴胺联合中药糖尿癃淋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尿失禁的种类 32例患者,女22例,男10例,年龄48~72岁,平均(53±5.6)岁。全部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5~23年,并发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8年。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流变细、尿不尽、排尿困难等症状,其中有8例病人伴有尿失禁。32例病人中20例住院治疗,12例在门诊治疗,入院的病人中有10例给予留置导尿。空腹血糖7.2~15.6 mmol·L-1,餐后2 h血糖8.7~23.8mmol·L-1,糖化血红蛋白7.6%~13.1%,尿常规:尿蛋白-~ue0d1,尿白细胞+~ue0d2,尿红细胞-~ue0d1。彩超最大膀胱容量1 000~2 000 m L,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100~300 m L。 1.2 激励登记后人类残余尿量 (1)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大于100 m L;(3)除外前列腺肥大、尿路机械性梗阻和各种原因所致外伤引起的排尿异常。 1.3 甲氯胺、玉米须、山药、山刑法 患者22例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余1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尿路感染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留置导尿病人每日定时膀胱冲洗,在此基础上,给予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 000 mg,gtt,1次/d,配合糖尿癃淋方煎剂治疗。处方:西洋参10 g,石斛12 g,黄精12 g,黄芪15 g,山药15 g,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当归15 g,白芍10 g,川牛膝20 g,玉米须10 g,川芎12 g,地龙10 g,水蛭10 g,枳壳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疗程30 d。 1.4 膀胱流量测试 治疗前后测定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残余尿量(彩超检查)最大逼尿肌收缩压等。 1.5 流动力学指标恢复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排尿后彩超示膀胱残余尿量少于50 m L,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恢复;有效:症状减轻,排尿后彩超示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50~100 m L,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较前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变化,残余尿量无变化。 1.6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效果 2.2 治疗前后尿流量的机械试验 治疗前后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残余尿量明显下降,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明显升高(均P0.05)。见表1。 2.3 糖尿淋方,甲类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表现为排尿无力,残余尿量进行性增长,晚期出现大而无力的膀胱,尿失禁,继发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可导致尿毒症。它形成的机制可能与以下主要因素有关。(1)膀胱感觉神经异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外周神经在下尿路的表现,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自主神经阶段性脱髓鞘和轴突破坏,神经传导障碍引起膀胱感觉功能减退;(2)膀胱运动神经异常,可直接导致膀胱舒张功能障碍;(3)逼尿肌肌源性病变,可能是膀胱肌球蛋白含量降低所致,同时膀胱逼尿肌细胞钠钾通道活性降低,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逼尿肌收缩反应性也降低。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起重要作用;甲钴胺易转移至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从而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促进轴索内输通和轴索的再生,抑制变性神经的出现;可促进髓鞘的主要结构磷脂酰胆碱合成从而促进髓鞘的形成;可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从而恢复终端电位的诱发,刺激轴突的再生,恢复损伤的神经。 该病属中医学的消渴、癃闭、淋证范畴。消渴之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重在肾,故滋肾为治本之法。然消渴日久,伤津必然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重在脾,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流运行,阴虚则血脉涩滞,可使血脉运行不利,形成血瘀。有鉴于此,我们自拟糖尿癃淋方进行治疗。该方具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活血通络的作用,用以治疗以气阴两虚兼有血脉瘀滞为主的神经源性膀胱。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三味药气阴双补为治本之法;黄芪、山药补脾益气;熟地黄、山萸肉、当归、白芍滋补肝肾阴精,更固根本;川牛膝活血化瘀、利水通淋,又补肝肾,为治该病之要药;玉米须利水通淋;川芎、地龙、水蛭活血化瘀,其中地龙下行通络,水蛭化痰利水湿,川芎行血中之气;枳壳宽中下气,调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活血通络兼祛水湿之效。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糖尿癃淋方与甲钴胺合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