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以《红楼梦》为例
摘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课堂教学意识由单篇阅读向精读单篇、多篇联读、验读全书、拓展他书延伸,课堂突破僵死,走向新活;教学评价突破定向,走向多维。本文以《红楼梦》教学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它是学生主动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知识的,也可以是情感的,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我们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作者互动并进行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以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怎么样?教学评价怎么实现?
本文以《红楼梦》整本书教学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思考。
一、多维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评价中,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维性。《红楼梦》人物众多,体量巨大,对学生阅读的意志品质是考验;笔法犀利,结构复杂,学生缺乏阅读经验,难以融会贯通;文化内涵丰富,诗词曲赋有象征意义,挑战鉴赏能力。就知识能力而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构思行文,叙事写人等小说技巧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多元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就精神成长而言,神话故事、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歌赋营造的诗化境界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丰富的社会信息和广泛的世态人情,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有重要作用。
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
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最后是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我们的评价目的是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水平层次的理解,提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能力,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协同推进相关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所以,一方面着眼于读,比如推荐阅读李劼《论红楼梦--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和梅新林《红楼梦哲学精神目录》,并要求提交两份阅读笔记。另一方面着眼于写,请同学们通过细节描写,分析袭人、晴雯二人个性化的形象特征。然后从自我、同伴和教师三个维度展开评价。学生本人根据阅读计划和个人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同伴根据评价对象的阅读程度和合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根据阅读笔记或研究性课题进行综合评价。
二、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承担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多层次发展逻辑与形象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创造能力、增加见识实现文化上的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目前的高考卷中没有出现专门考察“整本书阅读”的板块。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考核”是难点。过于琐碎会令操作性大打折扣,过偏过难又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整本书阅读”不仅要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应当考虑读写一体,让阅读为写作添砖加瓦,让写作进一步加深阅读体悟。
考虑到《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高一下学期的内容,高一寒假假时,笔者布置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一阶段要求制定阅读计划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整体感知文本。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有畅快的“悦读”,也要艰难地“啃书”。第二阶段,交流阅读心得,书写读书笔记,探索《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形成和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五一放假期间时,借助学校研究性学习的东风,又布置学生阅读了阎红《误读红楼》和张俊《清代小说史》第七章,并给学生列出了十个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再读原著。第三阶段,要求能对小说做进一步的探究与整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深入研究。以“分组课题”的形式呈现阅读成果。这是我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过程显示,这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 论文.docx
- “双新”背景下健美操选项课程教学思路实践研究 论文.docx
- “四一一”模式在校园足球活动中建构和推广实效的研究 论文.docx
-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文.docx
- “体验式学习”在初一篮球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论文.docx
- “未曾预约”更精彩——关于创建生成性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论文.docx
- “文本互涉”“以写带读”:助力整本书阅读 论文.docx
- “问道”单元整体,“解码”深度学习 论文.docx
- “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论文.docx
- “我为家乡民俗代言”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