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互涉”“以写带读”: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
摘要:文本互涉和读写互动理论为读者解读文本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阅读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自主地将文本间的内在联系融入到阅读体验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以写作促进思考,以思考进一步带动阅读,进而构建自身的阅读认知体系。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就如何关联阅读文本、如何以写作促进阅读等问题,阐述了整本书教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乡土中国》,教学策略
一、文本互涉:解读原作的一架桥梁
文本互涉理论源自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调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每一个文本都向其他文本开放”,读者接触一个新文本时,往往会联系旧阅读经验中的“图式”,并进行新的建构,而教师如果能有意识的进行文本互涉的相关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相互解释、相互暗示、相互补充”中融入新的阅读行动,将更快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也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阅读认知体系。相比于其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高中语文课堂不能受教材、课文、篇章的单位性限制,而要立足于文本的向外发散,找到与当下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课外文本,在“1+X”的阅读中实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映照、‘以经解经’,以弥补某个文本的不足”。
以整本书《乡土中国》阅读教学为例,多数一线教师的设计都运用了阅读与研讨中“名作联动”或“文本互涉”理念,如张雪姣老师以《祝福》中“祥林嫂”之死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礼’不是‘文质彬彬’,并不代表‘文明’或是‘慈善’,‘礼’也可以杀人”这句话,以《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府宅的外部布局、内部陈设、日常礼仪乃至人物座次等等说明“差序格局”中的“伦”的含义1;再如曾冠霖老师以沈从文的《边城》关于过渡者跟爷爷零钱的争执中,找到‘礼俗’社会的图景;从《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言行帮助理解内容、促进课堂研讨2。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选取贴合学生实际的文学类作品,作品或文本讲求“量少、精辟、经典”的原则,减少阅读负担,并抓住文本互涉中的“涉”,找到文本解读的联结点、契合点,以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按照其他文本辐射《乡土中国》的范围,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类文本互涉:
表1《乡土中国》文本互涉案例
文本互涉范围
案例
使用的文本
辐射书中概念
请结合费孝通关于“礼教”概念的论述,选择《故乡》中的闰土或《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或《红楼梦》中的晴雯,谈谈他们是怎样在“礼教社会中”死掉的。
鲁迅《故乡》《孔乙己》;曹雪芹《红楼梦》
辐射书中语句
文字需要下乡吗?结合阅读《人生》的感受,说一说你的看法?
路遥《人生》
辐射书中某章节
读一读鲁迅写的《娜拉走后怎样》,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辐射书中多章节
《红楼梦》中,一曲《终生误》用了说尽了贾宝玉的内心,请结合《红楼梦》一书以及《乡土中国》第七章、第八章,从中国传统社会恋爱、婚姻的角度来解释贾宝玉身上的时代悲剧意味。
曹雪芹《红楼梦》
辐射全书内容
上世纪初以来,乡土作品一直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大家如沈从文、老舍、鲁迅、郁达夫等,呈现丰富的主题,其中既有对战火中一丝乡土温情的留恋,也有将乡土社会封建思想残余归入国民劣根性中作严肃批判,这种思想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也可见一斑。《乡土本色》乡土习性在近现代“产生了流弊”。这种批判有助于我们从正反两方面审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请阅读路遥《人生》,以及初中教材中所有的乡土作品(如鲁迅《故乡》、铁凝《哦,香雪》等),结合《乡土中国》阅读感受撰写读后感。
路遥《人生》、鲁迅《故乡》、铁凝《哦,香雪》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文本互涉必然牵涉到单篇文章是否需要解读的问题,事实上,“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是为了裨补单篇教学的缺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同为阅读教学,适当借鉴单篇阅读教学的长处也大有好处,“单”与“整”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类教学模式,“单”“整”结合,恰是为了避免片面阅读,以下以笔者的一次文本互涉为重点举例说明:在《乡土中国》第一章的阅读中,为了让同学们更感性的理解“乡土世界”,笔者布置同学们阅读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并不长,故事性强、叙事紧凑,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得益于路遥敏锐的文学感受和对农村生活、农民心理的谙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捕捉,可以很好地作为文本互涉的材料,帮助同学们理解乡土社会何以“不需要文字”,何时又是文字下乡的成熟时机。以下是某学生A的练笔。
表2《乡土中国》文本互涉学生成果
练笔题目
文字需要下乡吗?结合阅读《人生》的感受,说一说你的看法?
学生习作
《我看“文字下乡”》
(学生A)
费孝通在《再论文字下乡》中回溯了文字产生的原理:文字发生之初是为了交流。城中的人们利用文字来沟通交流,是因相距甚远,不方便当面传达,所以用文字来传达自己的言语和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以《平方差公式》作业设计为例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新思路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布置之我见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效率策略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湾沚区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英语作业设计的改进研究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可行性探究 论文.docx
-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 论文.docx
- “问道”单元整体,“解码”深度学习 论文.docx
- “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论文.docx
- “我为家乡民俗代言”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论文.docx
- “五育”融合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 论文.docx
-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评价 论文.docx
- “小处着手”探寻基本图形,感悟数学本质,助推素养发展 论文.docx
- “小学生成长共同体”模式下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究——以班级分小队为例 论文.docx
- “新三科”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论文.docx
- “信息化 2.0”背景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的实践探索 论文.docx
- “虚与实:环境描写的复杂意蕴”项目学习例谈 论文.docx
最近下载
- 新房全包装修报价表清单EXCEL模板(完整版).xls VIP
-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程笔记.doc VIP
- 《领导和领导力》课件.ppt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docx VIP
- 【公开课课件】Unit5PoemsReadingandthinking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套】.doc VIP
- 2024年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模块整合.pptx VIP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1套).doc VIP
-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