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生代的亲属因子
1987年,laskey通过对两组蛋白素和dna的外部生理强度进行实验时发现,需要在内核中含有一些酸性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转化为核小型体。否则,就会沉淀,提出了最初的分子伴侣概念。后来,Ellis在研究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时也发现类似现象,即在叶绿体中合成的8个大亚基以及在细胞质中合成的8个小亚基,都必须先和一种蛋白结合后,才能在叶绿体内组装成活性酶分子。因此提出在普遍意义上帮助新生肽链折叠的分子伴侣概念。1993年Ellis对分子伴侣的定义是:分子伴侣是一类相互之间有关系的蛋白,它们的功能是介导蛋白质正确的折叠与装配,但并不构成被介导的蛋白质的组成部分。现今这个概念已得到了补充和发展。
1 分子落实论co-so的结构与功能
目前认为,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指能够结合和稳定另外一种蛋白质的不稳定构象,并能通过有控制的结合和释放,促进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修饰、装配、以及错误多肽链的降解。应该指出的是,分子伴侣是从功能上定义的,凡具有这种功能的蛋白质都是分子伴侣,它们的结构可以完全不同。
这一概念目前已延伸到许多蛋白质,现已鉴定出来的分子伴侣主要属于几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其成员广泛分布于原核及真核细胞中。其中大部分成员属于热体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分子伴侣包括几个结构上不相关的蛋白质家族: Hsp100 、Hsp90 、Hsp70 、Hsp 60 、Small Hsps (sm Hsp) 、钙联接蛋白(Calnexin)、TCP-1环复合体(TCP-1 containing ring complex,TRiC)、核浆素(Nucleoplasmin)、辅助分子伴侣Co-chaperone (DnaJ 、GroES、Cpn10)和折叠酶等。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是Hsp70/ DnaK 和Hsp60/GroE 系统,尤其对后者即伴侣因子的研究进展较快,已在Cell,Nature等重要杂志先后报道,本文综述如下。
2 真核生物中的小体糖1,5-二磷酸羧化酶抑制剂清髓工酶的结构及分布
伴侣因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家族,一般结构是由两个圆环背靠背组成的一个大圆柱体,每个圆环是由具有ATP酶活性的分子量约60 kD的亚基构成。圆柱体中央的空腔是蛋白质折叠的重要场所,它提供了底物蛋白折叠所需的封闭环境,参与协助其它蛋白质多肽的折叠修饰等。
根据伴侣因子来源及同源性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组:第一组(Group I)伴侣因子存在于细菌及真核生物中的内生同源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素),成员包括细菌内的GroEL、真核生物线粒体中的Hsp60(Cpn60)以及叶绿体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结合蛋白(Rubisco Bonding Protein)。第二组(Group II)伴侣因子存在于古细菌及真核生物的胞质中,成员有古细菌胞质内的温度传感器(Thermosome)和嗜热因子55(thermophilic factor 55,TF55),以及真核生物胞质内的含有TCP-1的伴侣因子(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CCT), 也称为TCP-1环复合体(TCP-1 containing ring complex,TRiC)。
2.1 第一组离婚因素
这一组伴侣因子中尤以对大肠杆菌中的GroEL的结构、功能研究较为详细,促进了人们对伴侣因子的认识和了解。
2.1.1 groel亚单元的结构及其与合成肽的关系
早在1978年,Georgopoulos等学者研究发现,大肠杆菌中的λ噬菌体生长时,必须有GroE的存在,GroE系统是由GroEL及其它的辅助分子伴侣GroES组成。
GroEL蛋白是同型寡聚复合物,由14个相对分子量为57 kD的亚基组成;GroES是由相对分子量为10 kD的亚基组成的七聚体环,连在GroEL的末端。
GroEL的电镜图像显示其圆柱体状的颗粒中有一个中央腔,腔内可以被底物多肽占据。Braig等用X-ray结构分析得到了GroEL更加清晰的图像,证实GroEL分子类似一个直径137 ,高146 的圆筒(?=10-10m),它的14个亚基背靠背构成两个圆环,两个圆环围绕形成两个独立的宽45 空腔,此空腔作为多肽底物折叠的空间。每个GroEL亚单元可以被分成3个不同的区域:(1) 赤道结构域(equatorial domain),由第6~133和409~523氨基酸残基构成,它组成圆筒的中央部分且主要为α螺旋,具有调节所有中间接触及大部分内部接触的作用。同时还含有面向中央腔的ATP结合位点。(2) 顶端结构域(apical region), 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