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玻璃的起源与发展
2.2.2 汉代时期
汉代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从公元前2世纪到6世纪。两汉时代将玻璃称为琉璃(流离、0)璃),此名词一直沿用的清朝。
(1) 我国铅铅玻璃
汉代玻璃成分由铅钡玻璃发展到铅玻璃,成形方法由浇注法、模压法发展到吹制法,由小尺寸的珠、玉璧发展到有一定尺寸的平板玻璃和日用器皿玻璃,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并且将玻璃传入日本。
根据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有西汉早期(约113 BC)翠绿色半透明玻璃杯和玻璃耳杯,成分分析为铅钡硅酸盐,成形方法为模压法。江苏徐州出土的西汉楚王墓(128 BC)的16个玻璃杯,还有玻璃兽、玻璃碎块。玻璃杯身为绿色,根据成分分析为铅钡玻璃,用氧化铜着色,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有析晶,故不透明。在其他墓葬中还发现了玻璃璧、玻璃珠。
考古学家从西汉中晚期墓中发掘出玻璃矛和玻璃玉衣。玻璃矛全长18.8 cm,色泽浅蓝,晶莹透明,有少量气泡,测定其密度为2.47 g/cm3,低于铅钡玻璃的密度,与钠钙玻璃密度相近,应属于钠钙玻璃成分系统,而不是铅钡玻璃,为此有人认为是由西方传入的,但从其外形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青铜矛基本相似,也有玻璃史专家认为可能为我国自行制造。
玻璃玉衣片出土有600片左右,形状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大小不尽相同。这些玻璃片上均钻有不同数量的孔,将金丝通过穿孔将玻璃片连接成衣服,穿戴于墓主身上,以代替金缕玉衣中的玉片。经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这些玻璃片为铅钡玻璃成分,其中含有微小晶体,故呈半透明状,类似于乳浊玻璃。有的玻璃片上还压成蟠螭图腾。玻璃片模压时在熔融的玻璃表面撒上一层配合料粉,使玻璃呈白色乳浊状,更接近未研磨的玉石表面。
考古学者还发现西汉直径达23.4 cm、厚1.8cm、重1.9 kg的深蓝色半透明的谷纹玻璃璧;在广州南越王墓中发掘出多块浅蓝色、半透明的平板玻璃,厚3 mm,大小为9.5 cm×9.5 cm,也为铅钡硅酸盐玻璃成分,含PbO30%以上,BaO超过10%。这些说明了汉代玻璃制造逐步由装饰品向平板玻璃等实用制品发展,并已安装在建筑上采光。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上卷)记载“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达照,毛发不得藏焉。”,均说明玻璃由仿珠、仿玉的不透明和半透明制品向透明方向转变。
日本学者山崎一雄等报道了日本九州出土的早期玻璃制品,其成分与我国战国时期楚国及西汉早期的铅钡玻璃制品成分基本相同,均含有较高的PbO和BaO;另外日本须玖冈本和宇木汲田两地出土的管状玻璃珠,铅同位素比率与我国出土汉代及汉代以前的玻璃铅同位素比率相同,铅钡玻璃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玻璃成分系统,以此可证明这些玻璃是由我国输出的。中、日两国考古学家还指出日本还利用我国出口的玻璃块和玻璃管制造具有日本特色的玻璃玉勾和玻璃管珠等饰物,说明汉代已有中日玻璃贸易,中国既出口玻璃制品,又出口玻璃管、玻璃块等半成品。
(2) 玻璃制品的制备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又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好机会,玻璃饰品和容器由西亚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我国,玻璃吹制技术已由罗马传入,最晚在北魏时期,我国已应用吹管制造玻璃碗、杯等空心制品。
根据考古发现通过西亚传入我国玻璃有罗马和萨珊玻璃。古墓中出土的罗马玻璃制品的筒形玻璃杯,磨花玻璃片以及鸭形器、玻璃杯、玻璃碗、玻璃钵等。
印度的玻璃珠也随佛教传入我国,此类玻璃珠呈蓝、黄、绿黑色,有15万个之多,大部分为直径等于或小于3 mm的单色珠,属于管珠类型,考古学家推断先拉成玻璃管再切割成小段,然后经热处理成为玻璃珠,其制造方法与我国擀珠法有所不同,且其成分也与当时我国的玻璃成分有差异,因而认为是由印度传入的。
魏晋南北朝时将玻璃制作为琉璃屏,晋武帝将其放在北窗下,透过此琉璃屏可以清楚地看到打开的窗户,由此可知,当时玻璃已趋向透明,但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发现此文物。
我国玻璃制造中重大转折是在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从波斯请来了玻璃制造工匠,引进了玻璃吹制成形法,用无模吹制成玻璃碗、玻璃杯、玻璃钵等空心制品,口部采用烧口和圆口技术,器皿的尺寸和体积都明显增大,玻璃的产量也有所增加,成本降低,玻璃已不仅用于珍贵的仿珠宝、玉器,而且开始用作日用器皿。
2.2.3 唐宋时期
此处叙述的唐宋时期包括隋、唐、宋以及辽、金王朝,从公元6世纪到公元13世纪。
(1) 玻璃的主要分类和成形方法全面、这也是唐代最主要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天下,结束了南北朝割据分裂的局面,虽然《隋书》记载皇帝曾命专司宫廷制作的何稠进行恢复琉璃的生产,有的学者认为何稠仅是用绿瓷来仿琉璃,不是制造真正的玻璃。但另外一些学者则考证隋代曾请大月氏(Great Yüch-Chin;Indo-Scyhs公元前2世纪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徒到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人来制造玻璃。何稠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解读《GB_T 23850-2024工业高氯酸钠》全面解读.docx VIP
- 总经理股东会汇报.docx
- 2025-2030中国二甲基氨基丙胺(DMAPA)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上海市浦东新区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高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答案.docx VIP
- 点石斋画报.12集.24册.申报馆编印.1884-1889年.pdf VIP
- 印学话西泠 教学课件.pptx VIP
- 慢性呼吸疾病肺康复护理专家共识.pptx
-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练习.docx VIP
-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