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双短圈牵伸系统的性能分析
国外许多纺织厂都采用了双短圈生产。例如,意大利比埃拉市的纺织厂也采用了skf1601摇架,但采用了uh-56短套。浮区约22mm,中洛伊木马滑动槽深度为0.5mm或0.75mm。其垂直摩擦边界比较长的线圈结构更均匀,对纤维的控制更稳定。短圈的底部由短销自己张开着,因此无需调整短圈的张力。在机器运行时,无需改变底圈的倾斜角度,而是将中洛伊木马固定在机器行动中。缝倾斜角度为5230,10.0.11.1编织10.0和12.1tex羊毛线的ustercv值约为20.71%。在欧洲,还采用一种双短皮圈的中罗拉浮动加压式的四罗拉牵伸型式,具有优良的高支纱纺纱性能及优良的毛与特种纤维混纺的优良性能,该机器在国内少量工厂及外商独资企业均有使用。由于高支、超高支毛纱上的新型牵伸机构、优良的前纺纺织设备及复精梳等优良前纺工艺的应用,使毛精纺成纱质量优良,国外厂家占据了高端毛纺市场。
1 伸展原理
1.1 后解捻牵伸对高支纱品质的影响
欧洲推出的四罗拉双短圈牵伸结构如图1所示,适合高支纱纺纱要求。首先其有双下销及双中罗拉结构,并有2只辅助滚动加压滚子结构,故其纵向摩擦力界高度有5个高峰点,摩擦力界分布较三罗拉长短皮圈及双短圈结构均匀,有利于纤维牵伸,其前钳口浮游区较三罗拉约小3 mm,特别有利于24.5 mm以下短毛纤维的牵伸控制,尽管高支纱毛精纺前道采用复精梳工艺,使15 mm以下短纤维减至接近0,但15 mm以上短纤维还存在。浮游区减小有利于提升高支毛纱成纱CV值。尽管其采用四罗拉,形成4对罗拉钳口,图1中后罗拉钳口未画出,但从图1看来,实质仍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双区牵伸。由前罗拉、中一罗拉、中二罗拉及中一自重压辊、中二自重压辊构成前区主牵伸区,其中中二罗拉与后罗拉构成后解捻牵伸区,中一、中二加压皮辊上分别开有17 mm×1 mm及17 mm×0.5 mm的滑溜槽,牵伸实质还属于滑溜牵伸。从前罗拉钳口到中二罗拉钳口的主牵伸区隔距达141 mm。长度大于141 mm毛纤维仅占全部纤维的1%左右,而且当此1%的毛纤维在前罗拉钳口变速时,后端超出中二罗拉钳口的距离仅几毫米,对后区牵伸解捻区牵伸影响极小,有力的保证了高支毛纱的纺纱稳定性。由于中一罗拉钳口使上下皮圈仅产生近似切线方向加压而无包围弧,而且开有滑溜槽,中一、中二自重压辊可自由转动,其三者随牵伸毛条情况变化而浮动加压,故称为浮动加压式。
1.2 复精梳工艺
澳大利亚某厂毛条在短纤维的分布如图2所示。四罗拉双短圈牵伸浮游区可缩短约3 mm,纺高支纱当采用复精梳工艺时,短于15 mm毛纤已由3.5%降到1%以下,所以可以更有效控制纤维牵伸和变速点、提高纺纱质量。即使未采用复精梳工艺,前钳口浮游区减小3 mm,也大大提高了短毛纤维的适纺性。
1.3 中一za中二
罗拉牵伸传动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中一、中二罗拉之间存在一个微张力牵伸比
I中一中二=ZB×?中一ZA×?中二=ZB×?24.5ZA×?32=1∶0012
即中一罗拉线速度比中二罗拉快0.12%,这样使中一、中二罗拉之间皮圈保持张紧作用,防止由于皮圈太长,容易皮圈拱起或轧皮圈,而且毛条在之间微张力作用下,纤维伸直度更好,为前牵伸区牵伸创造条件。
1.4 拉pbpa、pk141改性对
四罗拉双短圈牵伸其钳口压力不象一般上销由上销弹簧产生,而是由加压块中间弹簧加压上销产生,如图4所示。其压力值比较稳定,有利于皮圈钳口的稳定。
PA+PB=8.5
PA=8.5×B/(A+B)
PA=3.5kg
双短圈四罗拉加压与PK1601加压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到,四罗拉双短圈中罗拉加压比PK1601为重,并且还有2只自重辊子加压,只要前罗拉适当加大压力,几乎不可能发生牵不开硬头现象,纺纱稳定性由此可以很明显看出。而且中一罗拉钳口距前罗拉钳口仅70 mm,而中一自重加压辊与下销之间钳口距前罗拉仅46.5 mm,所以对混纺纤维混纺牵伸控制更有利。
2 全毛纱的规格
以480锭长车型采用双短圈中罗拉浮动加压式四罗拉牵伸机构在毛纺厂试纺,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样品1为纺纱批号全毛纱A82/119,实际线密度13.51 tex,单纤维细度18.46 μm(70%),19.83 μm(30%),样品2中纺纱批号81W/19P,实际线密度8.86 tex,单纤维细度16.89 μm,羊毛长度62.07 mm,化纤长度78.97 mm。样品3为毛细纱10 tex,毛50%/涤纶50%。
3 牵伸机构设计
①从以上纺纱数据可看出,双短圈四罗拉无论是全毛不同细度的混纺还是毛、化纤混纺,在纺高支纱时均有优良的表现。
②双短圈中罗拉浮动加压式四罗拉牵伸机构为我国高支纱精毛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靠的牵伸型式,可有效进行高支毛纱牵伸。
③由于其独特的中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