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树栽培研究与应用进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茶树栽培研究与应用进展 贵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由于经济和文化的滞后,茶叶分布分散,产量低。贵州茶树栽培的研究始于1939年9月贵州湄潭实验茶场 (以下简称茶场) 的成立 (现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前身) , 该茶场成为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科研机构之一。建场以来, 在茶树移栽、老茶园改造、茶园遮荫覆盖、叶插繁殖、茶树育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归纳起来主要有3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茶树品种资源的征集与比较研究, 对全国茶树栽培品种的类型、分布及其主要特征进行初步的调查总结;在贵州务川发现野生大树茶, 对贵州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进行普查并培育了无性系优良品种;二是对湄潭茶园病虫害的普查及各类害虫生活史的研究;三是在茶树条植、密植免耕快速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推广, 为土壤培肥和生态茶园的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1 茶树新种和物种组成 1940年9月, 茶场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贵州乃至全国最早的茶树品种调查分类, 在务川发现了野生乔木大叶茶。同年, 茶场主持了全国茶树品种征集与鉴定, 共整理出湄潭苔茶、务川大树茶等17个品种, 汇编入《全国茶树品种志》。1941年, 项目组对湄潭、凤岗、务川、德江4县的茶树品种继续调查, 整理出黔北地方茶树品种10大类型:野生乔木大树茶、半乔木大叶大丛茶、灌木大叶茶、团叶茶、长叶茶、苔茶、小叶茶、柳叶茶、鸡嘴茶、兔耳茶。 20世纪50年代, 茶场开展了应用选择法进行有性选种, 后改为无性选种。1966年选育出黔湄101、黔湄303、黔湄412、黔湄419、黔湄502等第1批无性系新品种;1967年选育出黔湄601、黔湄701, 并成功引进了福鼎大白茶, 后者成为贵州茶树栽培从20世纪至今的主栽品种。 1963~1965年贵州省茶叶土产公司对普安县普白林场、雷山县永乐区、从江县西山翠坪公社进行野生茶资源调查发现四球茶和秃房茶2个新种, 是贵州最早发现的茶树新种。 贵州茶区分布广, 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至少有35个地方群体品种类型, 划分为5个茶树品种生态区系:以仁怀、桐梓为代表的黔北大娄山茶区;以湄潭苔茶为代表的乌江中游茶区;以镇远、石阡为代表的武陵山茶区;以都匀、贵定中叶茶为代表的苗岭茶区;以安顺、平坝竹叶青茶为代表的黔中高原茶区。 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重对贵州野生大茶树进行较系统的调查, 经过对24个县市的考察, 认可并开发利用的有普白大树茶、贞丰坡柳茶、望谟八步茶、从江大树茶。 1987年7月9日, 野生大茶树课题组在普安、晴隆发现茶籽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专业机构认证为新生代早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 由此推测,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组成之一。迄今在贵州大娄山脉及苗岭南麓还有不少野生的乔木大茶树。 2 良种示范和试验研究基本情况 20世纪40年代, 茶场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 总结出以短穗、夏插、新土为佳的快繁方法;50年代从广东、云南、浙江等地引进良种推广种植;60年代末, 贵州省桐梓县红光村的茶农在专家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发展茶叶生产, 成功的栽培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现在贵州的乡镇茶场, 绝大多数是60年代建立起来的;80年代开始, 对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1981年在贵州省农业厅及贵州省科委的资助下进行良种示范试验;1984年研究成功适应贵州气候条件、生长快、成本低的繁殖方法;1985年, 在贵州省经委的支持下, 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进行重点开发;1989年项目验收时, 累计繁育茶树优质茶苗逾1 200万株, 在湄潭县建立母本生产示范园106.67hm2, 向省内外推广达400万株, 承担了1988年、1997年2次全国良种区域性试验, 详细记载各品种在湄潭的适应性, 尤其是茶场的新品种推广到四川省荣昌县后, 建立繁殖场, 在该县推广达133.33hm2以上, 并向邻近县市辐射, 取得了广泛的良种示范作用。20世纪末, 在有关专家的支持下, 在贵州省范围内建有晴隆、新蒲、核桃坝3个良种场, 累计推广良种1亿株以上, 相继推广到云南、四川、广东、广西、陕西等省。 3 致力于茶树栽培管理的科研工作 茶场早期对茶籽贮藏、浸水、选种、播种时间、深度、直播、移栽、苗圃防旱、茶园遮荫等作了探索, 后来对影响茶籽发芽因子、茶苗移栽时期、幼苗苗床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20世纪50年代, 贵州省茶试站研究室开展了衰老茶园改造、茶树系统修剪、合理采摘、生产实践的总结, 引进与推广茶园条栽技术、密植速成茶园的早期探索, 茶树肥料、根外追肥、茶园绿肥试验和茶区土壤情况调查等工作。 60年代, 在广泛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 立题开展了茶树综合丰产技术研究, 创造了常规茶园产干茶3 750kg/hm2的高产成绩, 探索出了高产的规律和配套技术, 对贵州乃至全国早期的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