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宗金鉴》的编纂思路
《易宗金鉴》出版于清朝乾隆七年(1742),是吴谦等人主编的医学著作的综合性医学书籍。本书共90卷,包括基础知识、临床诊断和处方。200多年来,它受到中国医学界的高度赞扬。笔者认为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该书不仅对于临床医生有帮助,而且对于普及中医药知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评断是非织造历史的直接成见
书中的卷一~卷十五是《订正仲景全书》部分,对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全匮要略》进行了修订和注解。编者深感古代经典医书的深奥难解,错简遗误,力求使其通俗实用。编者在凡例中写道:“书中辞精义奥,注释诚难。若徒尚辞华,必支离蔓衍,何以阐发微言!是注惟期简易明显,发挥经旨”、“并不拘泥前人,惟在启发后学,足裨实用。”3《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文都比较古朴,要很好地理解,有必要选读各家注释。但有关注释,在清以前就已多至百余种,这就给读者阅读时造成一定的困难。《订正仲景全书》选引的各家注释比较精要,而且将玄而难知的中医理论通俗浅释,所使用的语言在当时也已经是十分明白晓畅,易于为一般的读者所能接受。在内容编排上,也没有一味地照抄照搬古代医书,而是经过精心选择,仔细推敲,重新排列,正如编者所言“而次序先后,则更为变通。”经过重新编排、注释的古典医书,显然有助于初学者的学习,为普及中医药知识作出了贡献。
2 感病特征,转归及治疗原则
将中医理论和治疗手法、方药编写成歌诀,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医宗金鉴》在这方面有许多例子,如卷五十三《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感冒门》中云:“小儿肌肤最柔脆,偶触风寒病荣卫,轻为感冒病易痊,重为伤寒证难退,夹食夹热或夹惊,疏散和解宜体会。”93一首短短的歌诀就将小儿外感病的特征、转归及治疗原则表达得十分到位。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压韵,便于记诵。卷五十七《痘疹心法要诀》中云:“痘疔须用针挑拨,轻重徐急贵合宜,破顶伤肌俱深忌,上浆急挑莫迟疑。”65将挑痘疔的手法要点以歌诀的形式说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卷四十七卷《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中云:“产后阴虚阳气盛,微微自汗却无妨,头汗阴虚阳上越,周身大汗是亡阳。”84一首短歌诀,说清了产后自汗头汗的病因病机和预后。如果用记叙文叙述为:产后出血多则阴虚,阴虚则阳盛;如果微微自汗,是营卫调和之象,故虽汗出而无妨;如果全身无汗,只有头汗出,是阴虚阳气上升之象;如果头身俱大汗不止,则恐有亡阳之虑。显然没有歌诀简明扼要和便于传诵、记忆。卷五十九《痘疹心法要诀·疹门》中的“化毒清表汤”云:“疹已出透身壮热,化毒清表为妙诀,葛薄地骨蒡翘防,芩连元知通甘桔。”105将麻疹已出后高热不退的症状、治法、方药都纳入一则短短的歌诀之中。
3 方源流,宜先《东南角麻黄”,更好
在《医宗金鉴》的卷四十四~卷六十中主要介绍妇科与小儿科的临床诊治,包括了《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4种。书中收集了大量治疗妇儿疾病的简便验方,而且栏目清楚,查阅方便,宛如现代的诊疗手册。仅《痘疹心法要诀》就收集药方124首,而且方中所用之药均为普通药店中可买到的常用中药,无偏僻及贵重之药。可见编者深知民众罹患疾病之苦,洞晓民众求医问药之难,故尽力普及常见病的简易治疗方法。如治疗痘出发热,用升麻葛根汤治疗。方中仅升麻、葛根、赤芍、甘草4味,药味精,药价廉。治疗痘证失音,用加味甘桔汤,药用射干、牛蒡子、玄参、连翘、麦门冬、栀子、桔梗、甘草。这些处方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晋通民众还可以对症抓药,确有疗效而无明显副作用,可见其普及的医药知识不仅惠及当时的民众,而且芳泽后人。
4 诊道、诊象和“道”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方法,合称“四诊”。《医宗金鉴》卷三十四《四诊心法要诀》以通俗的语言,将中医四诊知识编成四言歌诀向初入门的读者介绍。该卷开篇明义:“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865用流畅的韵文概括了四诊的方法和重要性,十分简明扼要。其中言及四诊的内容也同样精彩,以闻诊听患者的声音为例:“好言者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言微难复,夺气可知。谵妄无伦,神明已失。”878通过听患者的声音来辨别寒热虚实、正气存亡及神志是否正常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谈及脉象时云:“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897;“沉大里实,沉小里虚,沉迟里冷,沉缓里湿,沉紧冷痛,沉数热极,沉涩痹气,沉滑痰食”898;“数主热府,数细阴伤”899;“劳倦伤脾,脉当虚弱”901;“骨蒸发热,脉数而虚”902等。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算是十分通俗地将玄妙的脉象解释得比较清楚。
5 语言表面形态
在医学科普书籍中,图解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有些内容文字叙述无法使读者了解其具体的形状和方法,可以用更为直观的图解来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