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虚元鉴》对劳务病因认识的特色
气虚血虚是指以肠道虚弱、气虚血虚、长期虚脱和无能为主要疾病,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它范围广泛,通常出现在许多慢性疾病的中后期。正因为如此,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非常丰富, 而对虚劳病因亦有许多不同的认识。
绮石先生的《理虚元鉴》作为现存第一本虚劳专著, 对本病的病因具有较全面的论述, 为我们临床诊治虚劳疾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其在《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中将虚劳病因总结为6 种, 即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以及医药之因。这6 种病因包含了优生优育、摄身起居、疾病的正确诊治、病后调理、异常气候防护以及境遇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 涉及个人、他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笔者通过研读、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 认为其对虚劳病因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4 个方面。
1 偏重“精血不盛”的处理
各人禀赋不同, 其所易患疾病亦不同, 而与禀赋关系最大的莫过于父母, 人之始生“以母为基, 以父为楯”, 父精母血为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 这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代的身体素质。绮石论及先天之因时说: “因先天者, 指受气之初, 父母或年已衰老, 或乘劳入房, 或病后入房, 或妊娠失调, 或色欲过度, 此皆精血不旺, 致令所生之子夭弱。”9在此指出父母一辈不重视节欲摄身, 尤其在孕前仍不知节制, 致身体精血暗耗、形成之胚胎禀受精血不足, 或胎成后不知谨养, 恣食五味或劳逸过度等, 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这与现代医学提倡的孕前准备、孕期保健类似。以小儿脑性瘫痪为例, 韩雪等经统计分析发现, 产前母体因素 ( 反复流产、高龄、孕期曾患感染性疾病、孕期精神压力大、孕期营养不良、长期处在有害环境等) 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绮石对孕前及孕期正当调摄的重视, 也是以保障胎儿健康、减少虚劳的发病为目的。
在证候方面, 绮石认为先天不足之人在虚劳形成之前大部分都有先兆, 与同龄人相比, 或发育迟缓, 或学习吃力, 或常常患病, 此时当未雨绸缪, “调护于未病之先, 或预服补药, 或节养心力”,9以后天培补先天, 防止因虚成劳。
2 治疗嘴唇虚邪之风
对于因外感而成劳者, 绮石的观点与《黄帝内经素问》“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207“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66的论点相同, 认为外邪是标, 正气不足是本。其所述元气有余者、肾精素厚者、素无郁火郁热者均为正气充足的人, 这类人即使患外感证也不一定会发展成为虚劳。但如果此外感患者平时不注重自我调摄, 沉迷酒色或长期的情志不调并伤及内脏, 致脏腑精气有所亏损, 对外邪的抵抗力下降; 或对所患疾病不重视, 未及时治疗而致病邪久留、消损正气, 则有可能发展为虚劳。对于这类患者绮石更重视预防,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1
人与天地相参, 《四气调神大论》教人顺应四时养生的道理, 绮石在《理虚元鉴·知防》提出了顺时防病的观点, 即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 预防春、夏、长夏、秋、冬各季节的6 种不正之气, 并认为“虚人再经不得一番伤寒, 或一番痢疾, 或半年几月疟疾, 轻伤风感冒亦不宜辄受”,23因为虚劳之人一旦感受这些标邪, 就可能引起潜伏的病邪发病, 或致本有的虚劳病情加重。因此对于“时已至而气未至, 时未至而气先至, 或至而太过、至而不及等, 皆属虚风贼邪, 所急宜防之”。15这时的治疗就需要医者和患者密切配合, 加强顾护正气和及时抵御邪气。
3 以“心”“机”为主的主观认识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10五脏藏五神, 又各司一志, 持续或过激的情志变化, 不仅可影响气机的运行使其紊乱, 还常直接伤及脏腑, 致脏腑生理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如怒伤肝, 肝伤筋失其主, 则可能出现肢体颤动; 思伤脾, 脾气结而不行, 水谷不得运化, 则发腹胀、泄泻等病。绮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在为人处世方面持不同态度的人, 其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 在虚劳的形成和表现方面也不同。
赵宗田在《理虚元鉴》序文中记录了其师绮石先生对于情志致病的看法: “顾私己者, 心肝病少;顾大体者, 心肝病多。不及情者, 脾肺病少; 善钟情者, 脾肺病多。任浮沉者, 肝肾病少; 矜志节者, 肝肾病多。病起于七情, 而五脏因之受损”, 这一观点与现代心身医学中的心身疾病有相似之处。他非常重视情志调适在虚劳的预防、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如《理虚元鉴·知节》所言: “虚劳之人, 其性情多有偏重之处, 每不能撙节其精神, 故须各就性情所失以为治”;23在劳嗽吐血的治疗中他强调: “如心性开爽, 善自调养, 又当境遇顺适, 则为可治。”17与其他医家的治法不同, 在情志的调节中绮石并非拘于以情胜情法, 或仅靠医药纠正过偏情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