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安昌古镇安昌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安昌镇 安昌市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北角。是浙东著名的水城之一。古镇依街河而起, 北岸街市多设商家店铺, 南岸街市则分布深宅民居, 两岸由众多石桥缀连, 风貌古朴迷人。现镇内占地1.2平方公里的古街区风貌保存完好, 越俗风情氛围浓厚, 师爷历史文化深厚, 旨在对其进行整体保护。 一、 安昌从“宗”到“世” 安昌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县西北端, 与杭州的萧山相接, 南靠柯桥, 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图1) 。全境北枕大和山, 南抵涂山, 环西小江, 境内支港四达, 绿畴平野。 关于安昌山川记载始于禹迹, 两周时期已有先民聚落。唐昭宗乾宁三年 (896年) 武肃王钱名俘获董昌地羊石寨为安昌。《羊石山石佛庵碑记》谓:“大唐中和间, 武肃王以八都兵屯羊石寨, 平刘汉宏, 及获董昌因名其乡为安昌焉。”这是安昌地名的缘起。明弘治二年 (1489年) 郑斗南“谋诸众捐地为街, 捐荡为河”始开安昌市。随街市的日兴和水运交通之便捷, 至清末、民国初年, 安昌各类商号有933户, 占全县11.9%, 为绍兴北部最主要的棉、布、米集散大市和金融商贸中心, 市井之繁, 成萧绍边界一带之巨擘。 二、 街区布局特点 古镇基本沿横贯全镇的街河而起, 呈“十”字状东西-南北走向, 形成南北街市。街河属西小江支流, 全长1700余米, 河面宽约为8米至16米, 前后连贯水21条, 分别为:东市油车、炮船、谢家、寺、郭家、赵家、大陈家、沈家、娄家、范家、彭家、四方、徐家、滕家、平家、小沈家、诸家、詹家、陈家、小王家、西市油车, 素有“蜈蚣百足, 众水归一”之说。街河驳岸多用条石砌成, 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河埠, 方便古镇乡民停泊船只或汲水用水。镇内道路由青石铺设, 分为街、弄两级, 有曲有直, 有宽有窄, 形成曲直对比和收放自如的空间状态。 街区布局单一, 分区明确, 形成街——河——街并行的线性空间。北岸街市 (图2) 为半开敞式的街区空间, 骑楼雨廊连缀, 宜于商业活动的开展。各类商家店铺骈集于此, 以点串线, 以线围面, 形成东市、西市、中市。其中, 最早形成的西市聚集着大量的手工业作坊, 它们往往集经营、生产、居住等功能为一体, 多为前店后坊布局;东市一带多开设花行、布行、米行、木行、油坊、磨坊、典当、钱庄等服务业、金融业店铺, 层次相对较高, 店肆高大宽敞。商市的繁荣促使北岸民居、弄堂傍河毗邻而建。南岸街市 (图3) 为全开敞式的街道空间, 除少数商家店铺外 (如创设于清光绪十七年的仁昌酱园) , 分布着大量石库门墙的深宅, 以居住为主。街河成为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隔音带, 为古镇乡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屋、街傍街河东西纵向蜿蜒, 达1747米。而南北横向的延伸却十分有限, 未形成第二层商业街道。两向比例悬殊, 街区分布呈线条状, “形如新月”。 三、 黑、白、灰、黑相互调和的色彩深化的台门建筑 安昌台门多是富商大户所建, 与街河垂直, 多为南北纵向的封闭式组合民居建筑。台门四周筑山墙, 内部沿中轴线布置院落, 依次由台门斗、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等组合而成。依据住户的身份高低、财力强弱、人口多寡而置, 宽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不等, 深有二进、三进、五进、七进之别, 适于聚居, 亦可分爨。总体来说, 安昌台门讲究因地制宜, 明系台门粗犷、厚实;清系台门则精巧、实用, 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受古越文化尚黑之风的影响, 台门建筑的外部通常以黑漆大门、黑瓦、白墙、灰线和石雕为装饰, 内部柱、枋漆成黑色, 红褐色梁、椽、门窗上再加黑, 形成黑、白、灰相互调和的色彩基调。屋内陈设也多为白色、深色。以位于中市南岸的谢家台门为例 (图4) :灶间墙面及灶台皆刷白灰, 石板铺地, 陶缸、碗橱、木桶、水瓢等厨房用具经桐油涂刷后再上黑漆, 配以灶台四周绘制的黑白兰花与祥瑞纹样, 渲染安康、富裕的氛围。黑、白、灰的色彩基调, 与青山、绿水、路、桥互相映衬, 形成富有节奏及韵律变化的视觉空间, 将厚重、肃穆的古越文化与安昌人中庸、谦和的性格特点有机地统一为一体。 镇内今存台门104处, 以建于明末清初的方家台门、万源台门, 建于晚清的义和当、隆盛堂、宝树堂 (谢家台门) 、敦诚堂最为完好。其中位于西市南岸的方家台门, 占地约1600平方米, 前是“一字形”门楼五间, 门前石阶左右竖旗杆、置石鼓, 仪门后是砖雕门墙, 上书“维德之基”四字。二进、三进皆是正楼五间、侧楼一间, 各呈“凹字形”。倚屋东旁建有花厅楼上、下两栋, 侧楼六间, 后院高墙围筑。整体构置坐北朝南, 气势恢弘, 是明末清初官僚阶层的广厦大宅。万源台门系清初万源米行老板之宅邸, 门兜已毁, 厅堂三间, 正楼五间, 左右侧楼, 楼上楼下, 四周迂回连通。木柱粗实, 檐下双面雕花窗简朴,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