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外用.docxVIP

白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外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外用 白蜡树japonta(thunb.)makino又名白根、猫卵、刺五爪藤,首先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以下几类。《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白蔹为葡萄科白蔹的块根。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 晒干。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味苦, 性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生肌止痛之功效。用于痈疽发背, 疗疮, 瘰疠, 水火烫伤。每日4.5~9 g, 外用适量, 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药材, 现将白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外用进行概述。 1 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谷哌醇及糖苷 何宏贤等从白蔹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 郭丽冰等从白蔹中分得α-菠甾醇、豆甾醇、豆甾醇-β-D-葡萄糖苷。 1.2 3类化合物 郭丽冰等分离得到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 邹济高等分离得到羽扇豆醇。 1.3 不同酸的种类 反丁烯二酸、三十烷酸、二十八烷酸、碳十六酸、酒石酸 (tartaric acid) 、苔藓酸 (bryonolic acid) 、原儿茶酸、龙胆酸。 1.4 类化合物 邹济高等首次从该属中提取分离了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其抗菌和抗真菌作用与中医药关于白蔹的临床作用相一致。 1.5 重组二聚没食子属植物的分离和鉴定 俞文胜等经过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 通过结构鉴定确证得到1, 2, 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 2, 3, 6-四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没食子酸 (gallic acid) 、1, 2, 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 2, 3, 6-四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 2, 4, 6-四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 2, 3, 4, 6-五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俞文胜等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二聚没食子酸 (Digallic acid) 、1, 4, 6-三氧-没食子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 4, 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 3, 4, 6-四氧-没食子-β-D-吡喃葡萄糖、6-氧-二聚没食子酰基-1, 2, 3-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槲皮素-3-O- (2-O-没食子酰) -α-L-吡喃鼠李糖。 刘庆博等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甲基-α-D-呋喃果糖苷、甲基-β-D-呋喃果糖苷、甲基-β-D-吡喃果糖、β-D-呋喃果糖、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 日本学者分离得到了白藜芦醇 (resveratrol) 。 1.6 木脂素类化合物 日本学者得到一个木脂素类化合物, 为五味子苷 (schizandriside) 。 1.7 其他类型 胡萝卜苷富马酸、卫茅醇、正二十五烷。刘庆博等还从其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尿苷、腺苷。 2 药理作用 2.1 中药有良品中抗菌活性 抗菌是白蔹的主要活性, 目前研究较多。白蔹的水浸剂 (1∶3) , 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腹肌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将蛇葡萄根、白蔹等4味中药的70%乙醇提取物制成外用制剂, 体外抑菌实验表明, 对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朱长俊等研究体外检测中药白蔹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定性和体外药基法定量检测提取物抗菌活性, 同时分析不同浓度白蔹正丁醇提取物抗菌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白蔹正丁醇提取物的MIC值为2.5 mg/m L, 表明浓度和抗菌有量效关系, 白蔹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2.2 对氨基酸酶的激活作用 Kim等研究了momordin I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其IC50为19.0 mg/m L, 并且证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Bcl-2与Bax的比例及激活caspase-3, 诱导了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 唐海谊等发现, 白蔹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IC50为0.35 mg/m L。但白蔹的80%乙醇提取物抑制效果较差, 其IC50比水提取物的数值高5.9~23.8倍。 张梦美等研究了白蔹的抗肿瘤活性部位, 发现乙醚和醋酸乙酯部位是其抗肿瘤的活性部位, 并能引起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的凋亡。 2.3 对外周血淋巴细胞anoa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 3种不同剂量的白蔹醇提物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T细胞增殖能力及巨噬细胞功能均有促进作用, 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量效呈正相关。 2.4 兴奋作用 赵翠兰观察了白蔹煎剂对小鼠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