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瓜趣壶的设计与创作
清代吴敬梓的《阳刻名陶》记载。李忠芳向父亲展示了精心组作的新壶。“兄弟,兄弟,什么?”。
宜兴古名阳羡, 李仲芳子承父业, 自小与紫砂结缘。后来得拜制壶名家时大彬为师, 但其创作走的却是精巧的路数。父亲觉得不妥, 一再督促他应坚守时大彬敦厚古朴的风格。父子意见相左, 乃有了“老兄”云云的调侃, “老兄壶”却由此享誉海内、名传后世。试想一下, 如若当年李仲芳在时大彬盛名之下只知亦步亦趋, 不敢越雷池半步, 又怎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时大彬还有另一名高足徐友泉, 作品富于变化, 设计别出心裁, 亦以精巧取胜。但晚年却自叹曰:“吾之精, 终不及时之粗。”
其实, 在紫砂艺术领域里, 粗与精只是相对而言的。粗, 不是粗鲁恶俗, 而是浑朴淳厚、率意为之, 得天然雅趣;精, 不是雕镂堆砌, 而是精思妙想、体贴入微、巧夺天工。两者别具韵味, 各擅胜场。
溶铸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所特有的紫砂陶艺, 历经千年的发展而到今天, 手法之齐备, 技艺之卓绝, 型制之变化, 风格之多样, 可说已是盛况空前。但艺术的评价, 似乎仍可以围绕粗与精的话题, 而衡量的准绳, 则是坚守传统与善于创新。
紫砂陶艺家叶琴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 便是一种粗中有细、疏而能密、简中有精的观感。在阵容庞大的当代紫砂工艺创作队伍里, 叶琴之所以引起我特别关注, 一开始是缘于她工作室的名字——知秋斋。一叶知秋、壶纳天地, 浅显的哲学意趣为神妙的紫砂世界平添了几分深邃。
“知秋壶”应该算是叶琴的精心之作。一片落叶, 飘落在瓜体型的壶身上, 壶盖就在叶片当中开启, 瓜叶纹理相连, 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藤蔓造型的壶嘴与壶把, 前后照应。知秋壶总体造型的简洁与局部纹理的细微相映成趣。
方器是紫砂壶制作工艺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品类。无论是四方、六方抑或是八方, 总的要求是线条疏朗、行界清晰、层次分明, 还有最关键的, 就是讲究对称, 以壶盖与壶身的对应而论, 不管转到哪个方向, 都必须丝丝入扣、分毫不差, 对于全手工制作的工艺而言, 这几乎是一个极限的挑战。
“瓜趣壶”的造型是一个扁球体。浑身光洁, 并无筋肋, 纯净的紫泥, 不加点染, 只有纤细柔弱的把手可令人引起藤蔓的联想。“瓜趣”的命名, 紧扣在壶盖上一小段形象逼真的瓜蒂。可以说, 瓜趣壶的设计之妙, 正在于恰到好处地揉合了抽象与写实。
“禅意”的构思, 就是利用“蝉”与“禅”的谐音双关。浅黄色段泥制作的壶身, 给人以明朗、轻快之感。壶盖顶上, 紫泥精塑的鸣蝉振翅欲飞、栩栩如生;壶嘴与壶把, 则是老树枝干的造型, 两只松鼠各处一端攀援嬉戏, 怡然自得。炎炎的夏日, 对此一壶清茗, 自能生出无尽的悠闲。禅宗向来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法, 至于能从蝉声里听出几分禅意, 则全看赏壶人的悟性与缘分了。
“宽容”是一件需要意会的作品。扁圆柱型的壶型, 稍鼓的腹身, 可见其容人之量;宽阔的壶口, 有吞吐日月之慨。壶身表面没有任何修饰, 但泥料雅纯的色感和砂质所特有的肌理以及壶体简练明快的线条, 展现出返朴归真的意味, 也传达了作者所持的待人之道和向往的人生境界。
我国的审美思想向来有以小见大的传统, 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叶琴作品常常透着些许禅的意趣, 让人们在领略其作品韵味的时候, 不由得深深地感慨, 小小的一把茶壶, 盛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壶小乾坤大, 曲高琴韵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