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神话的西方社会中国化
钟景文先生是清末的通俗学家,他发表了几篇文章,研究了清末的通俗文学。其后在这方面努力较多的有马昌仪, 他所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编搜集了晚清神话学文论, 并在要目中编录出26种晚清神话学的文章, 虽尚不完备, 也可为我们提供追寻的线索。本文试图对晚清神话学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 关注的是在中国传统经史学之外的西方社会民俗学。在借鉴西方社会民俗学的过程中, 晚清志士救亡图存的启蒙改良思潮和借途日本学习西方的社会背景是无法回避的。
以梁启超和章太炎为中心的学术团体构成了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包括严复、蒋观云、夏曾佑, 刘师培、鲁迅和周作人。以梁启超、章太炎为中心, 并非因为他们是神话理论之倡导者或有突出的神话学思想, 而是因为他们以其特殊的思想史和学术史身份, 凝聚了各自的学术团体。在神话学方面贡献突出的有, 梁启超的师友辈严复和夏曾佑、蒋观云, 章太炎的友徒刘师培、鲁迅、周作人等。梁、夏1892年一见如故, 相得甚深。章太炎1894年与夏曾佑结交。1896年夏曾佑、梁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 章太炎为其撰述, 并因此离开诂经精舍。同样, 梁启超与严复结识, 梁启超深受其进化论之影响。1902年, 蒋观云成为梁启超身边一位得力的帮手。1903年, 年轻而博学的刘师培与章太炎一见如故。此后不久, 《苏报》案发, 章太炎出狱后, 即前往日本, 后应邀举办“国学讲习会”, 鲁迅、周作人兄弟皆为其受业弟子。
启蒙民众的努力
中国神话学早期的著名文章《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 1903年发表在《新民丛报》“谈丛”一栏, 其作者是蒋智由。蒋智由又接连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包括:《中国上古旧民族之史影》、《四岳荐舜之矢辞》等, 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种考》的写作, 产生了更多的神话学论文。蒋智由比较各国历史和各国神话之异同, 归根结底, 是要强调神话历史对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和对民族精神的养成作用。他发掘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 也是试图为国民精神追踪溯源。《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 使人一看即明其启蒙精神和浓郁的民族主义色彩。
蒋智由, 字观云, 1902年开始与梁启超结交。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变法者四处流亡, 以图薪火相传, 其理论的主要宣传者——梁启超, 就把《清议报》带到了日本横滨。1902年初, 他又创刊《新民丛报》半月刊。这是在日本发行的中国报刊的领头雁, 是梁启超等改良主义者的思想阵地。蒋观云与梁启超结识后, 服膺梁启超的改良主张, 成为《新民丛报》的得力干将。《新民丛报》之“新民”。带有明显的开启民智之启蒙改良色彩。《新民丛报》创刊号列出起创刊宗旨曰:
1.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 以为欲维新吾国, 当先维新吾民, 中国所不振, 由于国民公德缺乏, 智慧不开, 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 务采合中西道德, 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 以为智育之本原。
2.本报以教育为主脑, 以政论为附从。……惟所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
3.本报为吾国前途起见, 一以国民公益为目的。……
正是抱着救国启蒙的思想, 《新民丛报》提倡启蒙民众的主潮直接促成了神话学的倡导和研究。蒋智由在神话学方面自觉的努力也是呼应这一思潮的产物。作为改良派思想的主要阵地, 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对国内外思想界仍然具有很深的影响力。而启蒙民众这一时代风潮, 已经超越了政治和思想派别的界限, 成为当时有识之士之共识。开启民智、维新民德、发展国民教育、维护国家利益、培养国家思想, 都是他们努力的事业。这时晚清神话学研究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
晚清知识分子以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纷纷投入到救亡图存的事业中, 流亡的改良人士和革命派各自聚集力量, 展开了思想攻势, 改良派的《新民丛报》和革命派的《民报》甚至在日本打起笔战, 大批的学者和学生又推波助澜, 在思想和理论方面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追求。一方面是主张立宪的改良主义者, 他们仍然坚持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化思想, 继续深入地介绍西学进行思想启蒙。梁启超和《新民丛报》仍然是其思想阵地。另一方面是提供民族主义的革命派, 他们一边排斥满清政府, 一边努力树立自己的民族形象。章太炎的《 书》、刘师培的《攘书》、陈去病的《清秘史》, 都试图重写历史, 并且特别关注民族历史的起源。受国粹主义的影响, 刘师培、黄节、邓实等主办的《国粹学报》, 也开始在传统经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以国学为根底, 开发本民族学术资源。“保种、爱国、存学”成为相辅相成的思想和行动, 而归根结底都是要启蒙民众。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时期启蒙民众、开启民智的思想和方法, 都明显受到日本思想界的刺激和影响。一方面,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在各方面已经成熟起来, 国家安定富强、蒸蒸日上, 人民乐观活跃、勤奋进取。这与满清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