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六单元教学研讨.docx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六单元教学研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六单元教学研讨 下面是第二单元的各种设计,其中有没有你想在教学中实施的案例? 案例一 主题:书写劳动者荣光 活动一:阅读通讯,致敬时代典型 (1)认真阅读第4课的三篇选文,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其他类型的新闻,小组内交流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 (2)梳理三篇选文中主人公经历的主要事件,说一说其中的人物精神与作者态度,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来。 (3)鉴赏三篇报道的标题,摘取其他报纸中的文章标题,谈谈一个好的通讯标题应具备哪些特点。 (4)选文中的三位主人公都获得过“感动中国人物”相关荣誉称号,请你基于课文内容,寻找相关资料,分别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 活动二:学写评论,解读工匠糖神 (1)新闻评论以观点鲜明与论证严密而为特色,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既有深度,又有厚度,作者用丰富的事实与严谨的观点进行评论,请你以表格的形式把本文中出现的事实与观点分类。 (2)第5课文章逻辑性很强,尝试理清本文观点阐述的方式,并给“工匠精神”下一个定义。 (3)请以第5课的学习为基础,选取适宜角度,从第4课中报道的三位优秀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篇短评,谈谈他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 活动三:涵泳诗歌,再现劳动场景 (1)朗读《芣苢》《插秧歌》两首古代诗歌,疏通诗歌中生字词的读音与意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谈谈两首诗歌是如何描绘劳动场面的。 (3)两首诗歌向我们描绘了劳动时紧张热烈的画面,讨论这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应以欢快为主,还是以沉重为主。 活动四:学习采访,记录身边人物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价值追求。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平凡劳动者,他们也值得我们去书写记录。请尝试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可爱的劳动者们,完成一篇通讯报道。可按照以下活动顺序逐一进行:①确定采访对象,沟通采访形式等相关细节;②了解采访对象基本情况,拟写采访提纲;③写人物通讯报道,并尝试发表;④编纂班级的通讯报道合集。 案例二 主任务一:消息、通讯及新闻评论先进行知识性的介绍 消息是狭义的新闻,以直接而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特点是内容新、篇幅短。通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事件或人物。与消息相较,同样要求真实性,但是前者是冷静客观的,后者有明显立场和情感倾向。新闻评论是议论性的,针对现实问题,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次任务一:讨论本单元各篇通讯用什么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什么精神。 这里解决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①通讯属于新闻,那为什么要写张秉贵 1949年前被兵痞羞辱的事,不是应该写刚发生的事吗? ②为什么要写对杂交水稻养不养人的争论? ③为什么要写钟扬自作主张开结婚证明? ④张秉贵“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取吗?张秉贵热情推销顾客不烦吗?张秉贵为何不自己买了糖送小女孩一块,非得拿掉一块?张秉贵女儿病了,他还这样满面笑容不奇怪吗? ⑤为什么说钟扬是“探界者”?前面一直写他“过劳”,为何死因是具有偶然性的车祸? ⑥张秉贵那篇为什么拿一首送公粮的诗结尾? ⑦张秉贵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现在还需要提倡这种精神吗? 以上问题分三层讨论,达成了如下共识:通讯可以写过去的事,可以写细节。①②③ 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④⑤呈现了张秉贵的敬业和奉献精神,钟扬的勇于探索和献身精神。 ⑥⑦是人物精神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当代意义,送公粮的诗体现了张秉贵精神的感召力,张秉贵的时代虽然离我们远,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借助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真正落实了对文本的细读。 次任务二:通讯小标题的作用 很多学生提出问题,感觉前一篇的小标题与内容不太匹配。师生一起讨论了《喜看稻菽千重 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两篇的小标题。最后认为标题应该概括文章内容,呈现人物品质,后一篇的小标题形式整齐,用词生动,概括性强,比前一篇更好,而且标题“探界者”这个词也用得好。 次任务三:新闻评论的观点及行文逻辑 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上讨论了以下问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的层次性如何?思路是怎么展开的?文章针对什么而发?舆论引导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文章的梳理,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重点在写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内涵写了两层。在讨论针对性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时,有学生提到了佛系、丧文化的文化现象。 主任务二:劳动的价值 这是教学最难的一部分,劳动的概念是什么本身就有争议。但是如果学生学了这一单元,最后连什么是劳动、劳动的价值是什么都没弄清楚,那肯定是失败的。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应该有对主题的专门讨论这一环节。这里笔者落实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的提问。 ①为何古人劳作那么辛苦,《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还透着愉悦? ②怎样理解《以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