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师培与中国文学史的变迁
刘世培(1884-1919),字“申”,姓左安,江苏扬州人。他出身于“三世传经”的经学世家,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取得了极其丰富而杰出的学术成就,成为扬州学派的殿军,是近代经史研究的名家。他的文学造诣同样引人注目,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以渊博的经史学识和深厚的小学功底,开拓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领域。1919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计划模仿晋人挚虞所创体例,搜集材料编纂文学史课本。他说:“挚氏之书久亡,而文学史又无完善课本,似宜仿挚氏之例,编纂《文章志》、《文章留别》二书,以为全国文学史课本,兼为通史文学传之资。”1655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称赞,成为清末民初研究文学史的一部名著。
据陈钟凡、刘文典搜辑的《刘申叔遗书》,以及万仕国辑校的《刘申叔遗书补遗》,刘师培有关文学史方面的论著还有《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文学不同论》、《文说》、《论文杂记》、《文章原始》、《中国文学教科书》、《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广阮氏〈文言说〉》、《〈汉书·艺文志〉书后》、《古文辞辨》、《文章原始》、《论近世文学之变迁》、《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中国文学讲义概略》、《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等。如同他研究学术注重学术思想史的思考一样,他研究文学也非常注重思考文学史,这些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史观。
一、 刘师培文学思想的文学观
清儒大都以经学为根柢之学,而轻视词章之学。刘师培虽然以经学名家,但与清代经学家不同,他并不认为文学是经学之附庸,而是以自身精专的经史学术造诣作为展开文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他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为杜文澜编著《古谣谚》。他绍承家学传统,曾对古代谣谚和谣谚体继续研究。他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可溯源于传统经、史、子、集的深厚学养,而他的文学史观则基于他对文学本体论的认识。
他深受传统文论《文心雕龙》、《文选》的影响。这两部“文学自觉时代”的文学理论著作,是刘师培撰著文学史所依据的经典。他称赞《文心雕龙》是“文学之津筏”、“集论文之大成”700。在《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第三课《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他摘录《文心雕龙》之《诠赋篇》、《颂赞篇》、《诔碑篇》等十三条文论资料,认为它们“于建安文章各体之得失,以及两汉异同之故,均能深切著明”2371。特别是《文心雕龙》和《文选》的文学本体论,如《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选文标准,《文心雕龙·总术篇》“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的文学观念,既是刘师培文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也是他考察文学史发展变化规律的主要依据。扬州学派重视《文选》的研究,特别是在阮元的带动下,“选学”兴盛,《文选》的文学思想遂成为扬州学派的文学正统观念,而《文心雕龙》的文、笔观念,则是扬州学派区分文、笔的理论依据。刘师培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史观,继承和发展了以《文心雕龙》和《文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学思想。他沾溉于扬州学派的传统,在文学观念方面,可以说是与同郡先贤阮元一脉相承。阮元在《文笔对》、《文言说》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刘师培作《广阮氏〈文言说〉》,继而鼓吹“文笔论”和“文言说”,在新的时代下弘扬传统文论,诚如钱基博所说:“仪征阮氏之文言学,得师培而门户益张,壁垒益固。”
刘师培在阮元主张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阐释了文学的本质特征。他从“文”的本训及其演化入手,先穷造字之源流,再溯文章之缘起。“文”、“言”、“语”的概念及涵义,是逐步演进、辩证发展的,“在当时虽谓之语,自后世观之,则语而无异于文矣”1647。而“文”与“笔”,在魏晋“区分昭然不爽”1646。刘师培强调,“文以藻缋成章为本训”,“文章”必以“彣彰”为主,他说:“魏晋六朝,悉以有韵偶行者为文,而昭明《文选》,亦以沈思翰藻为文也。”1284而“文章之界,至此而大明矣”715。他多次考论“文”之本训与后世演进之含义,目的就是“俾学者顾名思义,非偶词俪语,弗足言文”。在他看来,“文也者,乃英华发外,秩然有章之谓也。由古迄今,文不一体,然循名责实,则经史诸子体与文殊,惟偶语韵词,体与文合。昔孔美唐尧,特着‘焕乎’之喻,诗歌卫武,亦标‘有斐’之称,以文杂质则曰‘彬彬’,舍质从文乃称‘郁郁’。观于‘文’字之古义,可以识文章之正宗矣”700。
基于这样的文学概念,刘师培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文学史,注重文学本体论的探索。因而,他提出考察文学史应该以历代作家与作品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必须处理好时代与作家的关系。他说:“自汉迄唐,可提出研究者甚多,而治一家者,固不能不旁及;治一代者,亦不能不遍观。治一家者,宜撷其特长;抉择去取,要须以各人之体性、才略为断耳。”1516-1517他将两汉以迄唐初的文学史分为六期,对其间众多作家的选择标准是:“或以某家文章传于今者独多;或以某家文章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03 阅读填空20篇(中考真题+各区名校模拟)2023年广州中考英语冲刺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VIP
- 产品结构设计课作业.doc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模拟考试题+答案.docx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题与答案.docx VIP
- 霸碗 盖码饭 智能炒菜机器人 品牌手册(2023Q4版).pdf
- 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doc VIP
- 2011-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汇总.pdf VIP
- 2011-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考研真题汇总.pdf VIP
- 《小型悬臂起重机结构设计计算》180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