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盐酸环丙沙星的中间体2,4-二氯-5-氟苯乙酮的合成
0 氟氯苯乙酮的合成
2.4-5-氟二氯-醚(以下简称氟二氯-醚)是氟二氯二氯二氯甲烷合成的中心。1983年,德国拜耳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避诺基的抗菌药物。这种药物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因此深受喜爱,促进了环氧丙烯酸酯的快速发展。1988年世界销售额为1.25亿美元,1990年达到8亿美元,目前,已成为世界产量最大的抗菌药物之一。由于盐酸环丙沙星需求量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其中间体氟氯苯乙酮的合成方法和工艺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早期氟氯苯乙酮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是以合成氟氯苯甲酸的中间步骤提出的。国际上,德国的拜耳公司首开先河,并在中国申请专利,随后西班牙和中国[4,5,6,7,8,9,10,11,12]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文献[7,10-11]对氟氯苯乙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对其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氟氯苯乙酮的合成工艺取得了不断的进展。
1 以2,4-二氯氟苯为原料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是制备芳香酮类的重要的方法之一,该反应具有不发生重排、产物单一、产率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制备芳酮的主要方法。氟氯苯乙酮的合成方法根据其酰化剂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种:
1)以乙酸为酰化剂:Lopez Molina等以2,4-二氯氟苯(下称氟氯苯)为原料,乙酸作酰化剂,在DMF和SOCl2中,于0℃条件下回流,再与三氯化铝在-10~120℃发生反应,所得产率约为84%。该方法生产成本偏高,不适于工业化生产,因而后来逐渐被淘汰。
2)以乙酸酐为酰化剂:早期文献报道以氟氯苯为原料,乙酸酐作酰化剂,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发生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产率仅为29%。该方法产率太低,在生产中失去竞争力,因而也遭淘汰。
3)以乙酰氯为酰化剂:氟氯苯乙酮的合成方法中以乙酰氯为酰化剂的报道有很多[4,5,6,7,8,9,10,11,12],都是先将氟氯苯和三氯化铝在反应器中混合,然后再缓慢滴加乙酰氯,于10~150℃条件下反应1~3.5 h,收率70~89.6%。该方法成本低、产率高,因而被普遍采用,目前工业生产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2 氯化铝的合成
文献[7,11-12]对以乙酰氯为酰化剂的氟氯苯乙酮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反应为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具体反应机理如下:
1)乙酰氯与催化剂三氯化铝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2)碳正离子中间体与氟氯苯发生酰化反应,生成的芳酮与三氯化铝形成络合物:
3)络合物水解分离出氟氯苯乙酮:
从上述反应历程可知,用酰氯生成的芳酮总是与三氯化铝形成摩尔比为1:1的络合物,而与芳酮络合的三氯化铝不再具有催化作用。因此,进行本反应时,每摩尔酰氯在理论上要消耗1 mol三氯化铝,而实际上三氯化铝的用量通常要过量10%~15%。此外,水解时反应释放较大的热量,故水解反应需在一定量的冰水混合物中进行,以避免局部过热。
3 氟氯仿苯乙酮合成
氟氯苯乙酮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氟氯苯乙酮的合成和后处理两个步骤。
3.1 反应条件的选择
据文献报道,根据其升温程序不同可分为一阶升温工艺和二阶升温工艺:
1)一阶升温工艺。弗里兹等将1 mol的氟氯苯和1~3 mol的乙酰氯和1~3 mol的三氯化铝加入反应器中,在10~150℃下发生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戴桂元等先将氟氯苯和三氯化铝加入三颈瓶中,搅拌下于30~40℃滴加乙酰氯,升温至120℃反应2 h,原料配比为氟氯苯:三氯化铝:乙酰氯=1:3.5:2.0,收率为78%。祁争健等对氟氯苯乙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该工艺的投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选择,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原料配比为氟氯苯:三氯化铝:乙酰氯=1:2.5:1.5,反应温度110~120℃,反应时间2 h。同时也对AlBr3、AlCl3、FeCl3和BF3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AlBr3和三氯化铝作催化剂时所得氟氯苯乙酮的产率较高,但由于AlBr3的价格昂贵,因而采用三氯化铝,最佳反应条件收率达80%。张跃臻等采用先在三颈瓶中加入氟氯苯和三氯化铝,再缓慢滴加乙酰氯,于60℃反应2 h,原料配比为氟氯苯:三氯化铝:乙酰氯=1:2.48:2.34,得到收率为84%。李和平等则是先将氟氯苯、三氯化铝和乙酰氯加入反应器中,于140℃搅拌3 h,原料配比为氟氯苯:氯化铝:乙酰氯=1:2.5:1.5,收率达89.6%。1997年南京金陵化工厂的张启兴对氟氯苯乙酮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氟氯苯:三氯化铝:乙酰氯=1:2.54:1.54,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3 h,产率大于80%。同年,赵宝珍等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