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走西口》演奏及艺术分析研究-正文.docxVIP

竹笛《走西口》演奏及艺术分析研究-正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II 竹笛《走西口》演奏及艺术分析研究 摘要:竹笛协奏曲《走西口》,打破了竹笛传统演奏的方式,第一次将竹笛与西方交响乐团进行结合,使二人台音乐具有更加丰富的音乐色彩。这种演出方式在当时是较为新颖的,在竹笛表演艺术上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填补了我国竹笛与交响乐合作表演的空白,也开创了传统乐器竹笛和西方交响乐队共同表演的形式。本文分析了竹笛《走西口》的相关创作背景,重点分析其艺术特征和演奏方法,为人们更好的演奏竹笛《走西口》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走西口》;竹笛;艺术分析;演奏分析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前言 1 一、竹笛《走西口》简介 1 (一)《走西口》创作背景 1 (二)《走西口》的作者简介 1 二、竹笛《走西口》的艺术分析 2 (一)《走西口》的曲式结构 2 (二)《走西口》的审美内涵 4 三、竹笛《走西口》的演奏分析 8 (一)第一乐章《新婚》 8 (二)第二乐章《哭别》 9 (三)第三乐章《相送》 11 (四)第四乐章《盼望》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PAGE 8 前言 笛子协奏曲《走西口》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作曲家采用笛子与西洋交响乐队协奏的形式,并打破传统的奏鸣曲结构进行创作,把二人台音乐以交响化的手法表现。在当时年代背景下,无论在艺术形式、演奏形式还是音响效果上都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对后来的二人台音乐创作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其独特的文化题材,为以后二人台音乐走向“乐队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激发了从事二人台音乐工作者的创作激情与灵感。乐曲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在海内外广受流传并深受欢迎。 那么,这部作品是如何深深扎根于土默川这片文化土壤之中,如何使“二人台”音乐素材与交响音乐艺术手段很好的相结合,这是笔者选择论题的根据和出发点,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以后的创作、学习提供一手资料。 一、竹笛《走西口》简介 (一)《走西口》创作背景 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的创作背景。《走西口》竹笛协奏曲的创作不是偶然的,这一作品从最初的音乐形式演变发展遵循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顺应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大的潮流。这部作品取名于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取材于二人台的多种音乐素材,其中有蒙古长调、山西大秧歌、北方梆子戏、道情音乐等。这部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作曲家在为民乐的发展寻找多种新的方式,这部作品的创作是第一次竹笛与交响乐团合作。同时,上个世纪80年代又是一个多门音乐学科新兴的时代,其中民族音乐学的建立更是激发了音乐工作者对民族音乐的热情,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音乐文化底蕴,这一条件让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创作和研究有了不竭的源泉。 (二)《走西口》的作者简介 1.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第一作者南维德 《走西口》竹笛协奏曲作者,分别是南维德、魏稼稳。 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第一作者南维德,作曲家、二胡演奏家。1938年出生于内蒙,自幼学习二胡,1958年考入内蒙古艺校并开始学习作曲,1960年毕业并留校,并保送天津音乐学院攻读二胡和作曲专业。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内蒙古分会副会长,内蒙古二人台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对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务。主要代表作有《大青山下》、交响协奏曲《走西口》、歌剧《烽火衣》、电视音乐片《矿山的旋律》、歌剧《红梅》等。 2.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第二作者魏稼稳 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第二作者魏稼稳,作曲家、指挥家。1936年生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担任内蒙古歌舞团指挥。代表作有小号协奏曲《草原颂》、交响曲《绿色波涛》、电影音乐《恋爱季节》等。 二、竹笛《走西口》的艺术分析 (一)《走西口》的曲式结构 全曲由“新婚”、“哭别”、“相送”、“盼望”四个乐章组成。乐曲的前5小节是引子,以凄凉的旋律预示了全曲悲切的基调,同时将第一主题的动机、主要调性、速度、情绪等呈现得一览无余,并由此引出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图 第一乐章(新婚)以小快板的速度写成,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主调为D徵调。整个乐章洋溢着青年男女新婚时欢快、本乐章的三个乐段以A,B,A’的格局呈现。A喜悦的心情。段是全曲的第一主题,由4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均为平行乐句,以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a,a、b,b’的手法组成四句式乐段。该乐段最后结束在主调的主音上形成完全终止,收拢性结构。本部分的音乐语言陈述平稳,结构规整,调性、和声明确,具有典型的呈示型特点。B段以A段材料为基础加花、变奏而成,同时该乐段转到A段的属调A徵上进行,情绪热烈而活泼。该乐段最终

文档评论(0)

Tete文案工作室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文字工作十多年,所以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