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针灸问对》选
第一节
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
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间名医。汪机早年应科举,后随父习医,私淑朱丹溪,终以医鸣于世。撰著《医学原理》13卷、《读素问钞》4卷、《运气易览》3卷、《伤寒选录》8卷、《外科理例》8卷、《痘治理辨》2卷、《针灸问对》(又名《针灸问答》)3卷、《本草会编》20卷(已佚),另补订戴启宗《脉诀刊误集解》2卷,编辑戴原礼《推求师意》2卷,其平生治验由弟子陈桷编成《石山医案》4卷。
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这是针灸史上第一部全面评议刺灸法的专著。全书采用问答体,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多取自《素问》《灵枢》及当时通行的针灸医书。上、中二卷论述脏腑经络、荣卫气血、针刺原理与针法;下卷专论灸法适应证,并附载经络、腧穴、十二经见症等歌括。汪氏对元明时期流行的针刺手法、“子午流注法”等持不同见解,书中保存了不少未见于《针灸大成》的资料,既有《黄帝内经》等古代医著及医家有关针灸的论述,也有汪机个人的见解与评论。其论题颇为广泛,包括针灸理论、经络、穴位、九针、手法与各种病证之针灸治疗,不同体质的针刺注意点与禁忌以及对前人记述的评论等。汪机溯针灸法之源,释《黄帝内经》《难经》针灸法之要,针对当时临床的一些流弊,敢于倡言己见,因而在针灸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主张遵从经旨,评判诸家之说
汪机主张针灸学术理论的发展和评价必须以《黄帝内经》《难经》为本。在《针灸问对》中,他针对针灸学理论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评议,所列84问中,完全引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其注文的有46问,而在其他各问中也无不以经文进行阐发,或本诸经旨对诸家之说进行批评,或本诸经旨对之提出异议。
二、继承丹溪思想,针法有泻无补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汪机继承了这一观点,说:“经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针以砭石所制,既无气,又无味,破皮损肉,发窍于身,气皆从窍中出矣,何得为补?”并举例进一步论证:“假如痨瘵阴虚火动,法当滋阴降火,针能滋阴否乎?痿病肺热叶焦,法当清金补水,针能补水否乎?”他认为《黄帝内经》中的针刺补泻均是指泻法而言。所谓补法不过是张子和祛邪即所以扶正,去旧即所以生新之意。汪机以《灵枢·官针》为基础,分析了九针的功用,说“九针之用,无非泻法”,认为九针所主大多为外邪所伤之病,用针施泻,正中病情,可谓自成一家。
三、阐述灸法宜忌,反对无病施灸
(一)注重灸法,合理应用
汪机在《针灸问对》中大量引用《黄帝内经》《难经》以及朱丹溪、罗天益、虞抟等后世医家有关灸法的论述,对灸治嗽病、头目之疾、痈疽始发等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灸法适应证上,汪机认为:“大抵不可刺者,宜灸之。一则沉寒痼冷;二则无脉,知阳绝也;三则腹皮急而阳陷也。”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凡寒邪伤阳、素体阳虚、阳气下陷或阳绝欲脱等证候,均可用灸法治疗。此外,汪机根据《素问》《难经》诸书所云,认为阳气陷下、脉沉迟、脉证俱见寒在外、冬月阴寒大旺诸证,均可灸之。而若脉浮,阳气散于肌表,或夏月火旺,皆不宜灸。
汪机不主张无病灸,他认为:“邪客经络,为其所苦,灸之不得已也。无病而灸,何益于事?”此说有失偏颇。
(二)辨证施灸,控制灸量
汪机主张灸法也要辨证施治。他批评那种不论咳嗽有痰无痰,概于三伏中灸肺俞、风门的治法,认为咳嗽系由痰火俱作,治疗时当辨痰、火孰急。唯痰多者可灸,亦不过三壮五壮,以泻其热气而已,过多则灼伤肺金。而三伏之中,火旺金衰,更不宜灸。
四、强调用针疗疾,注重辨证施治
(一)针灸治病,诊视为先
汪机指出:“切脉观色,医之大要,不可不知。”他认为针灸医生必先以诊视为务,“奈何世之专针科者,既不识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间有获效,亦偶中耳。因夸其针之神妙,宁不为识者笑耶?”
(二)强调辨证,分清气血
汪机认为针灸时应辨别病在气分或在血分,采用不同治法。“病有在气分者,在血分者,不知针家亦分气与血否?”气分病多游行不定,治疗应“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在左取右,在右取左”。血分病者多沉着不移,治疗应“随其血之所在,应病取之”。他说:“苟或血病泻气,气病泻血,是谓诛伐无过,咎将谁归?”
(三)注重辨别,形气病气
所谓形气,“气谓口鼻中喘息也,形谓皮肉筋骨血脉也。”所谓病气,指人患病后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汪机认为,针刺与否,以及当补当泻,关键是根据患者发病时的精神状况来决定。“病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病气有余,乃邪气胜也,急当泻之。病来潮作之时,精神困穷,语言无力及懒语者,为病气不足,乃真气不足也,急当补之。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宜补之以甘药。”
(四)治无定穴,随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