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传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
杨传华,主任,博士兼博士导师,山东省著名中医学会、高血压国家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和主编。他从事着近30年的心理疾病的临床工作。他对中西关系和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师教诲,收获颇多,现仅从以下两方面总结老师治疗高血压经验。
1 中气阴病,清肝泻火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高(约占成人50%),远期并发症使患者寿命减少5 a。中美队列人群随访15 a,血压120-139/80-89 mmHg(1mmHg=0.133 kPa)者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血压120/80 mmHg者增加约2倍。因此,早期干预正常高值血压、逆转血管重构、预防并发症具有显著意义。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相关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精髓。
杨教授领悟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常以肝实证为主要病理表现,包括肝气、肝火、肝风上扰脑窍而发病。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之为病,责其疏泄,肝失疏泄主要表现为气机紊乱。疏泄不及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郁滞不畅,称为“肝气郁结”,症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窜痛等;气郁久则可化火,或是肝气疏泄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导致“肝火上炎,气血上逆”,症见头痛目赤,胸胁灼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素体阳亢之人,肝气化火伤阴,致“风阳内动、上扰脑窍”,引发头目胀痛、耳鸣、失眠多梦。治以清肝泻火,佐以疏肝凉肝,以调肝降压汤加减,药用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夏枯草清泄肝火,三药相合清泄肝经实火,兼可明目。栀子苦寒归肝经,功能泻火除烦;黄芩、丹皮清热兼能凉血;柴胡、香附、佛手疏肝理气以除胁肋胀痛,行气理气以助清热凉血平肝之力。全方以清热泻肝火为主,配以疏肝理气、凉血活血解郁之品,使气机调畅,诸郁得解,火邪得散,眩晕自除。若肝火过旺,热灼血分可加生地黄、赤芍、白茅根、丹参等清热凉血滋阴,以防热与血结;肝火劫阴,则见五心烦热、目涩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可加玄参、桑寄生、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以防热灼津伤;肝火扰心,心烦少寐,心悸不宁,宜加黄连、竹叶、莲子心等清心泻火除烦。
2 血管生成的方法
2.1 织构系统,顺应时间
中医学认为,络脉是一个遍布周身的脉络系统。《灵枢·经脉》曰:“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曰:“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可见络脉在循环上沿经布散纵横交错,形成一个遍布全身内外、从大到小、呈树枝状或网状的如环无端、流注不已的网络系统。
高血压导致的心脏血管结构改变及功能障碍是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相关的血管改变不仅需要积极降压,同时需要逆转心脏和血管重塑,由于明显影响血压的血管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恰与中医“络脉”概念在结构、分布和功能上相似,因而提出高血压血管重塑与络病相关性的科学假说:“血管重塑体现了络病的微观化自然病程,治络之法和治络之药可能有助于逆转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血管保护作用,有希望改善疾病结局”。
2.2 高血压之泻风特征病
高血压病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常因情志郁怒、劳倦亏虚、或外邪由气及血,致使气滞血瘀,痰饮内停,痰瘀互结,阻塞络道,蕴久化毒,损伤正气。治疗上“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表明了络病的病程特点及治疗难度,当以疏通络脉、透达络邪为总治则,临床选药可分为祛邪通络和扶正通络两大类。
祛邪通络:①辛香通络。“络以辛为泄”“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概因其一辛能散、能行,疏通经络通行血脉,推动气血运行;其二辛香走窜引诸药入络,可透邪外达。临床对阴邪聚络者,证见面白唇淡、头身困重、尿清便溏当用辛温通络药,如当归、川芎、乳香、姜黄、降香等;邪在络久而化热化燥者,症见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小便黄短、大便秘结,则用辛凉通络药,如茜草、牡丹皮、郁金、豨莶草等。②祛风通络。络脉绌急之突发突止,休作无时,游走不定,恰如风之善行而数变。“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唯风可到”,风邪为病常可从络脉长驱直入清空,病如头痛、眩晕等。治则遵循“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法宜祛风、熄风、搜风、散风,药选祛风通络之防风、白芷、络石藤等;熄风通络如钩藤、僵蚕、羚羊角;搜风通络如全蝎、蜈蚣、蝉蜕、地龙;散风通络如雷公藤、忍冬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