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季节内,印度洋的大范围海上气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烈的振荡与海温异常现象。这些异常与东部太平洋海温异常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对于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印度洋的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如赤道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导致的夏季异常现象受到了更多研究的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印度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影响,以及其在多个方面的作用。印度洋位于地球的西南半球,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海气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气候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引起了
夏季季节内振荡与海温年际异常的数值模拟
1 印度海温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关系
由于东部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因此长期以来,对该大陆上大范围海上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与东部太平洋相连。根据Webster(1981,1982)的研究表明,SSTA对大气的影响不是直接由感热输送引起的,而是通过强迫大气产生对流、释放潜热引起的。如果正的海温异常(SSTA)发生在哈得来环流和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就可以使水汽辐合和大气加热增强。反之,如果同样大小的正SSTA发生在下沉气流的下方,将不能发生水汽辐合和降水,因为由加强的蒸发所产生的额外水汽将被辐散掉。因此属于大暖池区的印度洋海温变化在海气相互作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不少专家注意到印度洋海温异常变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重要性,印度洋在ENS()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Anderson,1985;Wu,et al,2004a)。研究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南亚季风(Goddard,et al,1999;Chang,et al,2000;Ashok,et al,2001;Clark,et al,2003)、东亚季风(吴国雄等,2000;晏红明等,2000;李崇银等,2001;肖子牛等,2001;温之平等,2006;李东辉等,2006;杨明珠等,2007;晏红明等;2007;Zhou,et al,2009;Wu,et al,2009)都存在影响。例如,晏红明等(2000)和Guan等(1994)分析研究了印度洋低纬地区海表面温度异常和亚洲季风区环流或天气气候异常的联系,并提出赤道印度洋的变化可以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激发产生与PNA和EAP类似的冬季遥相关型或夏季遥相关型波列。最近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大气行星波的能量传播是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半球对流层气候异常之间遥相关的一种可能的联系方式(刘娜等,2008)。杨明珠等(2007)研究认为,南印度洋偶极子事件能通过3种途径影响中国降水。从气候态的角度来看,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也存在显著影响(林爱兰等,2009)。赤道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与TBO及亚澳季风年际变化有关联(Li,et al,2001a;Loschnigg,et al,2003;Yu,et al,2003;Li,et al,2006)。印度洋对印度季风-ENSO关系有影响(Li,et al,2001b,2002;Wu,et al,2004b)。在ENSO衰减阶段的夏季,热带印度洋整体偏暖的海温通过大气开尔文波或哈得来环流,对西太平洋反气旋性异常起到积极的作用(Wu,et al,2009)。印度洋海温与夏季北传ISO(季节内振荡)存在很强的耦合关系(Fu,et al,2003)。以上研究工作证明,印度洋海温异常变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在不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是大气ISO最显著的地区,也是有关大气ISO大量研究最关注的区域,该区域ISO活动与季风活动及季风区天气气候关系密切(例如,Li,et al,1997,2001;史学丽等,2000;穆明权等,2000;林爱兰,1998;祝从文等,2004;林爱兰等,2004,2007;陈光华等,2009;王磊等,2009)。关于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大气ISO影响的研究目前较少。杨艳娟等(2007)利用观测分析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IOD)对季节内振荡强度(用季节内振荡的方差表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洲地区,IOD对季节内振荡强度存在显著影响,其对海平面气压(SLP)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在亚洲地区,IOD对季节内振荡强度也存在显著影响。在亚洲季风区的大部分地区,IOD与200 hPa纬向风(U)、高度场(H)和经向风(V)的季节内振荡强度都存在显著关联。我们知道,热带ISO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ISO(BSISO)的活动特征与冬半年明显不同,冬半年热带大气ISO以向东传播为主,而BSI-SO比冬半年ISO更具复杂性(Wang,et al,1997)。BSISO同时存在3种传播形式:(1)向东传播模,(2)在印度、西北太平洋季风区的向北传播模,(3)赤道外的向西传播模(Yasunari,1979,1981;Krishnamurti,et al,1982;Chen,et al,1988)。另外,BSISO在赤道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之间还有驻波分量(Zhu,et al,1993)。目前关于印度洋偶极子对BSISO各种模态有何影响,仍然不清楚。除了偶极子模态外,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还有海盆异常(BWA)模态。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各种模态与热带BSISO各种模态之间有何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工作将在观测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