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管在重症患者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需要EN支持的重症患者120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21~82岁;原发病包括:脑外伤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重症肺炎17例,脑卒中14例,重症胰腺炎11例,其他器官衰竭或外伤的重症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液囊空肠管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81岁;原发病包括:脑外伤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脑卒中8例,重症肺炎7例,重症胰腺炎6例,其他器官衰竭或
液囊空肠管在重症患者中留置空肠的应用
恢复和支持对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非常重要。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明显发挥营养素的药理作用,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如防止细胞氧化损伤以及调节免疫状态、降低应激代谢反应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维持肠道菌群均衡、减少肠道缺血坏死、降低脓毒血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经鼻置入空肠管是实现EN的重要途径,现临床上常用两种空肠管:(1)鼻空肠管质较硬,通常管中插入导丝,需要一次性插入胃窦部;(2)液囊空肠管质较软,于管头位置注入液体后形成液囊,通过胃肠动力牵引而“飘”过胃窦部至空肠。普通鼻空肠管的置入通常采取盲插、胃镜或X线引导下等方式,胃镜下和X线引导置入成功率较高,但操作复杂,易造成损伤,而盲插的置入成功率过低。液囊空肠管是我国临床工作者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需要而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在盲插下操作更为简单。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液囊空肠管与普通鼻空肠管盲插方式置入的成功率,探讨液囊空肠管在重症患者EN中的应用价值。
1 数据和方法
1.1 重症患者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需要EN支持的重症患者120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21~82岁;原发病包括:脑外伤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重症肺炎17例,脑卒中14例,重症胰腺炎11例,其他器官衰竭或外伤的重症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液囊空肠管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81岁;原发病包括:脑外伤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脑卒中8例,重症肺炎7例,重症胰腺炎5例,其他器官衰竭或外伤的重症患者16例。普通鼻空肠管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25~82岁;原发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脑外伤11例,重症肺炎10例,脑卒中6例,重症胰腺炎6例,其他器官衰竭或外伤的重症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直径4.3mm
荷兰nutricia公司的Flocare螺旋型鼻空肠管(长145 cm,直径3.3 mm);浙江省衡洲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I-A型液囊空肠管(此型为空肠导管与胃肠减压管组合一体,前端采用特殊粘合剂粘合,管头进入胃肠道后自行溶解分离)。
1.3 鼻空肠管推荐法结果见表6
患者保持卧位或半卧位,清醒患者先行告知,让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配合。先大致估算患者鼻至胃腔的距离。将螺旋管带导丝经鼻置入胃腔,可多次抽拉鼻空肠管,根据距离估算管头进入胃腔,此时如抽吸的消化液pH值4则再次证实鼻空肠管进入胃腔。缓慢向前推送鼻空肠管至70~80 cm时,感觉鼻空肠管顺利前移并手有落空感,高度提示鼻空肠管通过幽门。继续推送鼻空肠管至100 cm时,如抽吸的液体pH值7则判定鼻空肠管位于幽门后。继续推送鼻空肠管,如未遇强阻力则推送至110~150 cm,此时pH值仍7时,提示鼻空肠管仍然处于肠腔。缓慢抽出导丝,封闭尾端后将尾端固定。
1.4 管头进入胃腔
保持卧位或半卧位,清醒患者先行告知,估算鼻至胃腔的大致距离。液囊空肠管前段涂消毒石蜡油,经一侧鼻腔插入胃腔,根据距离推算管头进入胃腔,此时抽吸消化液,若消化液pH值4,则提示管头进入胃腔。从液囊管的圆形开口处注入0.9%氯化钠溶液或泛影葡胺3 ml,塞紧管口盖子,这时胃管与液囊空肠管在胃内已分开,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尖上,再将液囊空肠管向鼻腔内再插入约10 cm。此后在胃肠动力牵引液囊管下“飘”至空肠。6 h后判定管头位置。
1.5 空肠液及液囊ph值的测定
一般空肠管在胃肠蠕动下,可将管头送进空肠,胃肠动力正常者需30~60 min,胃肠动力差者需5~6 h或更长时间。判定空肠管位置:首先在将管头置入胃腔6 h后,从空肠管抽出消化液,测pH值。空肠液pH值偏碱性,而胃液为酸性。若pH值7,则初步判定位于空肠内。通过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可直接观察到空肠管到达的位置,初步判定后通过X线观察到空肠管头位于屈氏韧带以下,即空肠管到达空肠内(见图1,液囊位于空肠内)。若初步判定pH值7,则每6 h检测1次pH值,观察至24 h。若24 h后仍未进入空肠,则判定置入不成功。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普通鼻空肠管组植入成功率比较
液囊空肠管组置入成功46例,成功率为76.7%;普通鼻空肠管组置入成功22例,成功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8,P0.05)。
3 空肠管的植入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基础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EN有助于维护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持胃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刺激胃肠道各种激素、酶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等免疫物质的分泌。Kang等研究显示早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那科机器人DCS双重安全性检查功能说明书FANUC.pdf VIP
- 2024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2 Lesson 1 Better Together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8个教学设计).pdf VIP
- 泪液排出系统疾病的护理.pptx VIP
- 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pdf VIP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T_SCJA 9-2021_非道路车辆类型.pdf VIP
- iec61850icd模型文件属性详解.pdf VIP
- 05-03-光纤陀螺方案和技术 光纤传感原理课件.pdf VIP
- 2025江苏中职职教高考(烹饪类)讲义知识考点复习资料.pdf VIP
- 初中班会课件《突围—目标成就未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