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鼻的解剖及功能 鼻是五官之一,位居面中,前通外界,后经颃颡通于肺,司呼吸,闻五臭,卫五脏,助发音,为肺之官窍,属肺之所系。 (一)鼻的解剖及部位名称 鼻可分为四部分,即外鼻、鼻窍、鼻窦、鼻骨。 1.外鼻:与解剖学同。中医古代文献称明堂,别称鼽。按部位不同,有山根、鼻尖、鼻梁、鼻翼、鼻孔之分。 ⑴山根:解剖学之鼻根。位于两目内眦间的低凹部,属鼻梁的上端。又称頞,别称下极、王宫、鼻坳、鼻窳。 ⑵鼻尖:同解剖学。又称面王、鼻头、准头。 ⑶鼻梁:同解剖学。又称天柱,也称頞、鼻茎。 ⑷鼻翼:同解剖学。 ⑸鼻孔:解剖学之前鼻孔,左右各一。 2.鼻窍:相当于解剖学之鼻腔,包括固有鼻腔和鼻前庭两部分。按部位、结构不同,可分为鼻前庭、鼻腔、鼻隔、中血堂、鼻道、畜门。 ⑴鼻前庭:同解剖学。中医古代文献称为鼻中、鼻内、鼻孔内。 ⑵鼻腔:同解剖学,即固有鼻腔。古代中医文献称为鼻中或鼻内,亦称鼻房。鼻腔内之鼻甲、粘膜,中医合称为肌膜。 ⑶鼻隔:解剖学之鼻中隔。 ⑷中血堂:相当于鼻中隔前下方之血管丛区。 ⑸鼻道:同解剖学,即鼻腔之通道。又称鼻管。 ⑹畜门:解剖学之后鼻孔。畜门亦指前鼻孔。 3.鼻窦:同解剖学。 4.鼻骨:泛指构成明堂的骨与软骨支架及鼻窦周围之骨,主要有鼻梁骨、嵩柱骨、鼻柱骨、骨、眉棱骨。 ⑴鼻梁骨:构成鼻梁的骨和软骨支架,包括解剖学之鼻骨、隔背软骨,以及鼻中隔软骨。又称为梁骨。 ⑵鼻柱骨:鼻中隔软骨,是鼻梁骨的一部分。又称为天柱骨。 ⑶嵩柱骨:相当于构成鼻准的大翼软骨。 ⑷骨:指上颌骨。 ⑸眉棱骨:指额骨之眼眶与眉间的部分。亦称眉骨。 (二)鼻的功能 1.通天气而司呼吸:《内经》最早提出鼻通天气、司呼吸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灵枢·口问》说:“口鼻者,气之门户也。”《仁斋直指》进一步指出:“鼻者,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阴阳升降,气血和平,则一呼一吸,荣卫行焉。”盖鼻属肺之系,居肺系之首,其前孔与外界相通,后孔则经颃颡、咽喉与肺相通。因此,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和门户,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如清·庆云阁《医学摘粹》说:“肺开窍于鼻,宗气所由出入而行呼吸者也。”鼻司呼吸的功能除表现为呼吸之气的通道外,还表现在对呼吸之气的清化作用和调节呼吸之气的温度与湿度方面。如鼻毛可屏弊尘埃,清化吸入气体。《素问·宣明论》说:“五脏化液,肺为涕。”肺之涕即鼻中津液,能调节呼吸之气的湿度。《疮疡经验全书》卷7说:“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临证指南医案》说:“头面诸窍皆清阳游行之所。”由于鼻之血运丰富,清阳之气充塞,因此对呼吸之气,特别是对吸入之清气具有温煦、调节其温度的作用。 2.主五臭而知香臭:鼻司嗅觉的功能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反映出来。甲骨文中“臭”字,其上部为鼻形,下部为犬形,以犬之嗅觉最灵,故以此示臭。说明了嗅觉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明确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鼻司嗅觉的功能与肺和心关系最为密切。《简明医彀》卷5说:“肺开窍于鼻,肺气清顺,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说明鼻司嗅觉有赖于肺气清顺和鼻气通利。《难经·四十难》说:“心主臭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已,已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此外,鼻司嗅觉亦与其他脏腑和经脉有一定关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东垣试效方》说:“阳气宗气者,皆胃中升发之气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升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利矣。” 3.司清化而御邪毒:《素问·刺法论》说:“黄帝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最早从疫病预防学角度提出了“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认识。盖百脉朝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与整体有密切的关系;而鼻为肺之窍,外通天气,乃气体出入之门户,故鼻为人体抗御外邪侵袭的藩篱。《三因方》说:“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严氏济生方》亦说:“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鼻御邪毒,保护肺与五脏,也是肺主卫外功能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鼻中津液、肌膜、鼻毛,以及喷嚏对吸入气体的清化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马莳注:“凡人身之物有属清阳者焉,如涕、唾、气、液之类。”清阳即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鼻之喷嚏,亦能使邪毒“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正如《理瀹骈文》所说:“《经》云:气出于脑,即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