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侧喉痈的诊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侧喉痈的诊疗 侧喉痈是因邪毒壅盛,客于喉旁所致,以咽痛剧烈,发热,转颈不利,吞咽困难或汤水难下,患侧颌下及颈侧肿胀突起,喉核及咽壁被推向对侧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亦有称之为颌下痈。 本病相当于西医咽旁脓肿。痈肿向周围扩展,可压迫喉腔,引起急喉风或缠喉风、毒攻纵膈症;若侵蚀颈内动脉,可发生严重出血,颈内静脉受犯,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败血症等。 侧喉痈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在古代文献中,夹喉痈、兜腮喉痈、锁喉痈等,或类似于本病。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卷3说:“或问喉之旁生疽如何?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风火热毒上攻而然。” [病因病理] 本病常继发于邻近部位邪毒结聚之症因风火邪毒炽盛,入侵喉旁所致。初起者多属卫气同病,进一步发展,往往出现火毒炽盛,热入营血。脓溃后多属正虚邪恋。 西医认为本病是咽旁隙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发展而成脓肿。多因邻近组织的急性炎症扩展、邻近部位脓肿如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脓肿、牙槽脓肿等溃入咽旁隙,或为咽部外伤感染、口腔或咽部注射造成感染扩散等所致。严重感染可致血行播散,导致菌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感染,并可侵蚀颈部大血管导致大出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多有拨牙、咽喉外伤、咽异物伤、咽部或口腔手术,或有邻近部位痈肿等病史。 2.症状:咽旁及颈侧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障碍,语言含糊不清,颈项呈强直状偏向患侧,有时张口困难。全身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寒战、壮热,体温呈施张型,汗出,严重时可发生虚脱。 3.检查: ⑴患侧颌下区及下颌角后方肿胀,触诊时觉坚硬而有压痛。严重者肿胀范围可上达腮腺,下沿胸锁乳突肌而达锁骨上窝。如已形成脓肿,则局部可能变软,但因脓肿部位深,虽脓肿已成而难以触及波动感。 ⑵咽部检查,可见患侧咽侧壁隆起,充血,喉核及腭弓被推向中线,但喉核本身无病变。 ⑶可在颈外压痛最著处试行穿刺抽脓,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见鉴别表1。 表1喉关痈、里喉痈、侧喉痈鉴别表 喉关痈 里喉痈 侧喉痈 年龄 多见于20~35岁成人 多见于3个月至3岁之间 常见于较大儿童与成人,10岁以下儿童少见 病史 急乳蛾病史 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咽部感染史 急乳蛾、喉关痈病史为多见 症状 颈强及下颌角处压痛明显,颈侧肿胀不明显,一般无呼吸困难,张口困难多明显,语言含糊,口涎外溢 颈强及颈部压痛不明显,颈侧一般无肿胀,呼吸困难明显,发音不清,无张口困难 颈强及颈部压痛明显,颈侧肿胀明显,呼吸困难多不明显,可有张口困难,语言可能不清晰 检查 痈肿多位于喉核前上方,患侧腭舌弓及软腭明显红肿突出。喉核红肿,被推向内下方,悬雍垂红肿被推向对侧 痈肿突起于喉底,偏于一侧,悬雍垂、软腭、腭咽弓不红肿,或稍有充血 患侧下颌区肿胀、压痛,喉核及咽侧壁被推向咽腔中央,喉核本身无红肿,患侧软腭、腭咽弓及悬雍垂多有水肿 [辨证论治] 1.风火侵咽证 主证:病初起。一侧喉旁及颈侧肿痛,吞咽障碍,语音不清,有时张口困难。检查见患侧咽侧壁或喉核向咽腔突出,患侧颈部、颌下区及下颌角后方肿胀,肤色不红,触之坚硬而有压痛。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口微干渴,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高热,面赤,汗出,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滑数等。 治法:清热解毒,清肿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97]加减。 加减:加蜈蚣、大黄用于痈肿初起,以促其消散。若全身兼有或表现为气分热者,酌去防风、陈皮,加生石膏、知母以清泄气分之热。 2.热入营血证 主证:一侧喉旁及颈侧剧肿剧痛,吞咽困难,或有张口困难,牙关紧急。检查见患侧咽侧壁及喉核显著推向咽腔中央,咽侧壁隆起处呈充血状;颈部、颌下及下颌角后方明显肿胀、触痛,肿处或见潮红,穿刺可能有脓。并见发热夜甚,烦躁不眠,甚或谵语、神昏。舌质红绛,脉数或细数。 治法:泻火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309]加减。有出血症状者,加茜草根助凉血止血;有神志昏迷者,配服安宫牛黄丸[135]、至宝丹[119]、紫雪丹[319]之类开窍醒神;痈肿已成,穿刺有脓者,酌减黄连、栀子等苦寒太过之品,加皂刺、穿山甲活血排脓。 3.正虚毒聚咽喉证 主证:年老、体弱人之,一侧喉旁及颈侧肿胀,疼痛不重,吞咽不利,语言不清。检查见患侧咽侧壁及喉核推向咽腔,咽侧壁隆起处粘膜淡红;患侧颈部、颌下区及下颌角后方肿胀,皮色不红,触之不硬、微痛,穿刺有稀脓。伴微轻度发热,疲倦少气懒言,纳差,面色淡白或萎黄,舌红苔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托里排脓。 方药:黄芪解毒汤[265]加减。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泻火通便。 备选方:托里消毒散[118]、透脓散[240]、托里透脓汤[11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