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耳鼻咽喉科病因病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病因病理 耳鼻咽喉位于头面颈部,是经络循行交会和清阳游行聚会之处,属清空之窍,与外界直接相通,与脏腑密切相关。凡六淫、疫疠侵袭及外伤、七情、饮食、劳逸所伤,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皆可导致耳鼻咽喉疾病。 一、耳科病因病理 急性耳病多属实证热证,常与肝胆有热,或邪毒侵袭有关;慢性耳病多属虚证寒证,常与肾、脾亏虚,或邪毒滞留有关。 1.邪毒犯耳:中耳属肺之系,少阳经脉与耳关系密切。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邪壅耳窍,可致耳胀、耳脓、耳鸣、耳聋等;外感六淫,侵犯少阳,循经犯耳,或六淫直袭耳窍,可致耳窍肿痛、糜烂流水等,多见于旋耳疮、耳疮、耳疖、慢性脓耳急性发作等。 2.肝胆火热犯耳:风热邪毒侵袭,内传肝胆,以致肝胆火热炽盛或湿热邪毒壅盛,循经上犯,引起急性脓耳,甚则邪毒入侵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产生脓耳变症的一系列严重症状;肝火素盛之人,暴怒则肝阳上扰清窍,或素有肝胆湿热内蕴,循经上蒸清窍,引起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症。 3.肾元亏损:肾主藏精,精气通养耳窍。劳倦过度、房劳过度、大病失养、禀赋不足,肝肾阴虚,以及肾虚精亏,髓海空虚,致耳窍失养,引起耳眩晕、耳鸣耳聋等症。肾主骨,肾虚或肝肾阴虚,骨质不坚,易受邪毒侵蚀,致耳脓日久不愈。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泛,清窍失利,则产生耳眩晕。 4.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升清降浊之枢。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过度,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以及心脾两亏,耳失所养,可致慢性虚证耳病,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等;脾虚清阳不升,浊阴上干,余邪滞留,容易引起慢性耳病;脾虚痰湿内生,浊阴上干,停蓄于耳,可引起膜迷路积水、中耳积液、耳廓痰包等病。 5.气血瘀滞耳窍: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若起居失宜,突受惊吓,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气血郁滞;多思少动,气结血滞;外伤,或劳力闪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久病者,邪毒久留不去,脉络不畅,气血瘀阻鼻窍;气血阴阳不足,阳气不足则血行不畅,阴血亏虚则脉络空虚),以致脉络痹阻,气血瘀滞耳窍。可见于耳损伤、耳闭、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病症中。 二、鼻科病因病理 急性鼻病,多因外感邪毒而致,乃肺、胃、肝、胆、脾失调,其病多实;慢性鼻病,多因于肺、脾、肾虚,邪毒滞留,其病多虚实夹杂。 1.邪毒袭鼻:肺主表,开窍于鼻。若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内舍于肺,宣降失司,邪壅鼻窍,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等症,见于伤风鼻塞、鼻渊等病;或鼻部不洁,风热湿邪侵袭,致鼻部红肿痛痒,可见于鼻疔、鼻疳、鼻疮等症。 2.肺胃热盛熏鼻:鼻为肺之窍而属阳明之经。若外感表邪失治,致肺胃热盛,循经上蒸鼻窍,可致鼻窍肌膜红肿、流黄浊涕量多、鼻衄、鼻部疮疖剧肿、剧痛。 3.肝胆热盛熏鼻:胆为奇恒之腑,上通于脑,胆与肝互为表里,肝脉循抵鼻窍。外感邪毒失治,内传肝胆,或情志所伤,脏腑失调,致肝胆火热或湿热壅盛,循经上蒸,发为鼻病。见于鼻渊、鼻衄等。 4.脏腑郁热熏鼻: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反复感受风寒、风热之邪,致肺、胃、肝胆郁热久蕴,循经上蒸鼻窍,出现鼻塞、流浊涕、鼻衄等症。 5.气虚邪滞鼻窍:病后失养、饥饱失调、体质虚弱等,致肺脾气虚,驱邪不力,浊阴不降,寒、湿、热毒之邪易于滞留,致病程迁延难愈,见于鼻窒、鼻鼽、慢性鼻渊、鼻息肉等。 6、阳虚邪滞鼻窍:肾为元阳之府,水火之宅;督脉统领一身之阳而循抵鼻窍。若素体阳虚,或久病耗损肾阳,以及产后失养,致脾肾阳虚,寒凝督脉,鼻失温煦,驱邪不力,邪毒滞留。见于鼻鼽、慢性鼻渊等。 7.阴虚鼻窍失濡:久病、热病,耗伤肺肾阴液,津不上承,鼻失濡养,邪毒滞留,见于鼻槁等病;甚则阴虚阳亢或虚火上炎,络脉受损,血溢脉外而衄。 8.气血瘀滞鼻窍:鼻部损伤,脉络受损,气血瘀滞于鼻;久病入络,均致鼻窍脉络瘀阻,可见于多种慢性鼻病及鼻损伤。 三、咽喉科病因病理 咽喉疾患与六淫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均关系密切,病理表现以火热居多,火有虚实;亦有非火者,如气虚阳亏、气血郁滞、痰浊凝结之类。 1.邪毒侵袭咽喉:咽喉为肺胃之所系,为出入吐纳之门户。外感六淫,皮毛受邪,内舍于肺,宣降失司,邪壅咽喉,致气血壅滞,咽喉肌膜红肿,痰涎增多,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等症。见于各种外感急性咽喉病。 2.肺胃热盛熏蒸咽喉:外感表邪失治,火热壅盛,内传肺胃,循经上蒸,与气血搏结于咽喉,致咽喉红肿剧痛,甚则热胜肉腐成脓。见于各种外感急性咽喉病的极期。 3.肺肾阴虚咽喉失濡:素体阴虚、热病伤阴、病后失养、燥邪伤津、过用温燥之剂,致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养,甚或虚火上炎,蒸灼咽喉,产生咽喉干焮灼痒、疼痛不适、声嘶、失音等症,可见于多种慢性咽喉病症。 4.肺脾气虚咽喉失养: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多语损气、病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