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耳鼻咽喉麻风的诊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耳鼻咽喉麻风的诊疗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周围神经为主,亦可累及深部组织器官。患者以男性居多,在耳鼻咽喉,以鼻麻风为多见。 麻风病,最早在《论语.雍也篇》中有记载。历代有“疠风”、“大风恶疾”、“大麻风”、“癞风”、“天型”等称呼。在《内经》中亦有麻风记载,如《素问·风论》说:“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脉而不去,名曰疠风”。尔后不仅在《诸病源候论》、《疮疡经验全书》、《证治准绳》、《外科正宗》等书中有专篇介绍,而且在明清时代,尚有《解围元薮》、《疯门全书》等麻风专著刊行。 [病因病理] 耳鼻咽喉麻风多由疠风苛毒内侵血脉,上干清窍,蚀损血络,腐膜蚀骨所致。往往先犯鼻窍,继而侵犯咽、喉等处,引起溃腐坏死、缺损、畸形和功能障碍。 西医认为本病主要由麻风病患者鼻分泌物中所带麻风杆菌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侵犯人体,属接触传染,既不胎传也不遗传。潜伏期2~5年。其病理变化主要有瘤型、结核样型、未定类与界线类。若患者对麻风杆菌无免疫力,则产生瘤型病理改变,病损逐渐加重,麻风菌素反应阴性,传染性极强;若免疫力强,则产生结核样型病理改变,无传染性,麻风菌素反应阳性,可自愈预后较好;若免疫力不够强或较弱,则产生界线类或未定类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多有麻风病接触史,表现为慢性病程。 2.局部表现 ⑴.鼻麻风:鼻部是最早遭受麻风病变侵犯的部位。早期出现鼻粘膜充血、肿胀、糜烂、出血,但很少有疼痛,继而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后期多产生瘢痕收缩、鼻粘膜萎缩、鼻孔狭窄等改变。 ⑵.咽麻风:较少见,多见于重症晚期麻风患者。除早期咽部可见急性水肿外,一般呈结节性浸润,粘膜枯萎,以后发展为坏死溃腐,瘢痕形成及缺损,腭部瘢痕呈典型的放射状,悬壅垂消失,腭部穿孔,咽反射消失,开放性鼻音。 ⑶.喉麻风:较少见。多见于会厌根部、杓会厌皱襞、杓间区及室带等处。早期多呈卡他性改变,以后渐出现结节性浸润、溃疡,最后形成瘢痕。检查可见患处粘膜苍白、增厚、溃疡,或见会厌卷曲、残缺。病程中可出现音调改变、呼吸困难和喉鸣等症。 ⑷.耳麻风:病损主要见于耳郭及耳屏皮肤,初起有患处灼热作痒,稍后出现结节状或瘤样改变,可形成溃疡、局部缺损、瘢痕。 3.皮肤症状:多伴有皮肤病损,出现眉毛稀疏或脱落,皮肤病损,出汗障碍,浅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症状:如尺、桡、面、耳大、正中、腓总、眶上、胫神经等,出现粗大、压痛,并产生麻木、感觉障碍,后期出现所属肌肉的萎缩、功能障碍。 5.病变部位分泌物或活组织检查,找到麻风杆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鼻槁:以鼻内干燥、嗅觉障碍、肌膜萎缩、鼻腔宽大为基本特征,多无鼻中隔穿孔或鼻柱蚀烂、鼻梁崩塌,鼻尖下垂,贴近上唇等。 2.梅毒鼻疳:多见于三期梅毒病人。可有鼻中隔穿孔、鼻梁下塌。血清康华氏反应多为阳性,分泌物暗视野下可找到梅毒螺旋体。 [辨证论治] 主证:鼻塞,干燥刺激感,时有鼻衄,日久鼻部麻木,不知冷热痛痒,失嗅。检查见鼻腔溃烂、萎缩,甚则中隔穿孔,鼻柱蚀烂,鼻梁崩塌,鼻尖下垂,贴近上唇。 治则:攻毒祛风,活血通络。 方药:苦参丸[170]。 [西药治疗] 抗麻风治疗:常用氨苯砜或苯硫脲,配合利福平。 [外治] 1、1.5%氨苯砜甘油滴鼻,每日3次。 2、下鼻甲粘膜下注射链霉素,每侧1毫升(0.25g),隔日1次,4次为1疗程。 3、鼻粘膜干燥萎缩,鼻腔布满痂皮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以2~4%链霉素液体石蜡油或复方薄荷油滴鼻,每天滴3~4次。 4、咽部溃疡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或漱口方[346]漱口。 5、鼻部、鼻咽部顽固性溃疡,可用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或用电烙、激光、微波等治疗,以促进愈合。 [预防护理] 1.应避免与麻风病人及其污染物接触。 2.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以切断传染源,其生活用具须固定个人专用,用后消毒,生活废品应加以焚毁处理。 3.患者应加强营养,戒烟酒,忌房事,忌食辛辣香燥、膏梁厚味及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等发物。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