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鼻燥的诊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西医:鼻燥的诊疗 鼻燥是因津亏、气虚所致,以鼻窍干燥少津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鼻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干燥性鼻炎。 古代文献所论鼻燥、鼻干、鼻无涕,有些与本病有关。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论鼻燥时指出:“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此当属因过饮醇酒所致鼻燥。宋代《太平圣惠方》卷37说:“夫鼻干无涕者,由脏腑壅热,内有积热,攻于上焦之所致也。”并多责之于心肺壅热,或肺壅脑热。明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5论小儿鼻干时指出:“鼻干者,心脾有热,上蒸于肺,故津液枯竭而结。当清热生津,导赤散吞服抱龙丸治之。”《医学见能》说:“鼻根红赤,孔内干燥结煤者,阳明经燥气也,宜加味升葛汤。” [病因病理] 1.燥邪伤鼻:气候干寒或燥热,环境多尘,肺津不足,鼻窍失濡。 2.阴虚鼻窍失濡:肺肾阴亏,甚则虚火灼肺,鼻窍失养。 3.气虚鼻窍失养:脾虚土不生金,则肺气不充,鼻窍失养为病。 4.肺胃郁热熏鼻:恣食烟酒、辛辣炙煿之品,致脏腑积热,循阳明经上干清窍,鼻受熏蒸为病。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外界气候、工作环境、自身情况等有关。在环境多粉尘,气候过冷过热、干燥时,容易发病;饮酒、吸烟、营养缺乏、便秘、子宫疾患、贫血及其他周身疾患亦易诱发本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鼻粘膜干燥变薄,部分上皮细胞纤毛消失,分泌腺退化萎缩而致分泌功能减退,有时引起粘膜浅层溃疡。 [临床表现与诊断] 1.自觉鼻腔干燥少涕,多伴有鼻内刺痒、异物感、灼热感,容易鼻衄。症状时轻时重,一般无嗅觉减退。 2.检查见鼻粘膜干红少津,下鼻甲前端常附有少许干痂,鼻中隔前下方可有充血、糜烂、干燥、结痂,鼻粘膜无萎缩。 [辨证论治] 1.燥邪伤鼻证 主证:鼻内干燥、灼热、异物感,有时擤涕带血。检查见鼻粘膜干燥少津,下鼻甲前端常有少许结痂,鼻中隔前下方干红,或有少许结痂。或伴咽痒干咳,时欲少饮,舌质偏红少苔,脉细略数等肺津亏损之证。 治法:清燥宣肺,养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310]加减。 加减:方中人参改沙参,干燥甚者加玄参、生地养阴,鼻衄者加白茅根、蒲黄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之类润肠通便。 2.阴虚鼻窍失濡证 主证:鼻内干燥、刺痒、灼热感,时有小量鼻衄。检查见鼻粘膜干燥,或见鼻中隔双侧干红,有少许干痂。或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肺肾,润燥生津。 方药:百合固金汤[121]。 3.气虚鼻窍失充证 主证:鼻内干痒不适,异物感、灼热感,容易鼻衄。检查见鼻粘膜色淡少津,鼻中隔前下方干燥、糜烂、结痂。或伴倦怠乏力,面色不华,纳差食少,舌质偏淡,脉缓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润燥。 方药:补中益气汤[154]加减。 加减:酌加玄参、百合之类养阴生津;食少纳差者加麦芽、山楂之类健脾开胃;舌根苔黄者加酒炒知母、酒炒黄柏清热。 4.肺胃郁热熏鼻证 主证:鼻内干燥不适,鼻息气热,容易鼻衄。检查见鼻粘膜干红,鼻中隔前下方或有少许结痂、糜烂。或伴咽干欲饮,口微渴,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缓有力等肺胃郁热证。 治法:清肺胃热,生津润燥。 方药:加味升葛汤[108]加减。 备选方:若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胆火熏鼻证者,用龙胆泻肝汤[77]加减。 [外治] 1.用油剂滴鼻,滋润肌膜,如复方薄荷油,鱼肝油滴剂之类。或用生地黄、生大黄、牡丹皮、赤芍、麦冬各等分,加适量生麻油过药面,浸泡一夜,文火煎至赤芍焦黄为度,去渣,待凉后以油滴鼻,日3次。 2.鼻中隔有糜烂者,可吹青白散[162]或珠黄散[225],每日1~2次;或局部涂黄连膏、四环素软膏之类。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⑴燥邪伤鼻证孔最、禾髎、三阴交、复溜,补法;气虚鼻窍失养证孔最、禾髎、足三里、复溜,补法;肺胃郁热熏鼻证取尺泽、内庭、支沟、孔最,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⑵耳针法:内鼻、屏间、下屏尖、肺、脾、肾。针刺,每日可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单方验方 麦冬女贞子各15g丹参30g旱莲草20g水煎服,每天1剂,20天为1疗程。 [预防护理] 1.戒烟酒,戒除挖鼻的不卫生习惯。 2.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吸入干燥多灰尘的空气。 3.加强营养,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