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某洞穴化石调查
1965年5月,山东省地方腐败工业公司张培山在山东省的一个洞中发现了绿色植物化石。6月,博物馆派蓝白哲到现场观察,采集少量化石,发现灰烬和灰烬,然后将其告知中国科学院古生代和古代研究所,并以实际情况加以指示。6月中,该所派戴尔俭随白云哲前往调查,发现洞内北头还保存着较多的堆积物,故在此作了采掘,从上下两个灰烬层等地层里,均采到了脉石英的打制石器。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该山洞是奥陶纪石灰岩中的一个溶洞,高出山下一条河流好几十米,山洞平面形状呈“《”形,全长约90米,高约10米,宽10—20米不等,洞顶作穹窿形,洞的两头都有人工扩大的开口,是否原来都是洞口,还难肯定,洞内堆积物在北头已与洞顶相接,往南再折向东南则渐低,现在只剩北头还保留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大致为东西方向的剖面,自上而下堆积情况为:
4.未胶结的角砾层,厚4米余,有的地方已与洞顶相接,角砾不大,长度只有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但也有较大的石灰岩块散见;角砾之间塡充有红黄色粉砂质粘土。
3.粉砂质粘土层,厚约2.6米,其中又可分为四层:最上为呈灰黄、灰红、灰黑等色的灰烬层(可称上灰烬层),厚处达0.4米,向西渐薄,其下为黄色粉砂质粘土层,厚1米,在此二层中均发现有石英石器;再下为红黄色粉砂质粘土层,厚0.7米,含杂质颗粒较多,井有大块石灰岩块,大者长达1.5米;最下又为黄色粉砂质粘土层,厚0.5米。
2.风化之石灰岩碎屑层,厚1米。
1.粉砂质粘土层,厚度不详,其中可见三层:最上为黄色粉砂质粘土层,厚0.2米,其下为黑色灰烬层(可称下灰烬层),厚处达0.6米,在此二层中发现了相当多的石英石器及一小段动物肋骨化石;再下为褐黄色粉砂质粘土层。在褐黄色粉砂质粘土层的东端挨近洞壁处,有一火成岩侵入体突起,在剖面上的可见长度为3米多,很象是这一洞穴洞底的一部分。在上灰烬层及其下的黄色粉砂质粘土层中,只发现了1个刮削器和3个石片,在下灰烬层及其上的黄色粉砂质粘土层中,则发现了5个刮削器(其中有3个厚刮器),6个石片,10个石核;此外,在现在东南口外来自洞内的废土堆里,也采到了9个刮削器(其中有2个厚刮器),1个石片,3个石核,因附近幷无其它堆积,故同属于该一遗址无疑。
刮削器中除用较薄石片制成的一般刮削器外,还有不少用厚石片制成的厚刮器,幷都以单刃者居多,单面修制。石片有薄石片和厚石片(或可称打制石块)两种,均用直接打法制成,带有这类石片习见的人工特征,有些石片不经修理直接使用,在锐缘上可以见到使用的痕迹。石核都不太大,台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有的石核是接连用打片后形成的石片疤作为台面继续打片的。(见图版Ⅰ,1—6)
采到的动物化石很少,但可看到有微弱的石化现象。地层中只是由下灰烬层里找到一片动物肋骨,但由洞内地表及现在东南口外来自洞内的废土堆里,曾陆续采到过马或馿的右下前臼齿和左下臼齿各一个,殘破的猪下颌骨一个,殘破的鹿下颌骨一个及肢骨一段,以及动物肩胛骨殘片等,由表面附土的颜色和性质看,同样系出自该洞穴堆积。其中野马(Equus przewalskii Poliakof)或野驴(Equus hemionus Pallas)的一个第三或第四右下前臼齿长27、宽15毫米,一个第二左下臼齿长22、宽14毫米,比起华北更新世初、中期的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 Teilhard et Piveteau)来显然要小,咀嚼面的“双叶”也较不对称,它们显然与更新世晚期的野马(Equus prszewalkii Poliakof)或野馿(Equusm heionus Pallas)接近(图版Ⅰ,7-8)。野猪(Sus sp.cf.lydekkeri Zdansky)下颌骨上保存着第三下臼齿和部分第二下臼齿,前者很大,长46、宽20毫米,与杨钟健研究的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李氏野猪(Suslydekkeri Zdansky)中第三下臼齿之最大者甚接近(图版Ⅰ,9)。
由于现有材料尙少,故对这一远古文化遗址的了解还很有限,但其石器本身却显示了旧石器的特点,其上下地层中以黄色为主的粉砂质粘土,也与华北和山东所见的晚更新世黄土状土类似,化石上则有微弱的石化现象,特別是已有接近于晚更新世的野马(Equus przewalskii Poliakof)或野馿(Equus hemionus Pallas)的化石存在,因此我们估计这一址所代表的文化可能是更新世晚期的一种旧石器文化。
旧石器文化在山东以至华东地区过去尙无发现,故这一旧石器文化遗址在山东的首次发现,对于追溯和揭示上述地区远古人类的活动历史,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