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维山与佛禅关系研究
谭朝炎在《论王维的精神意境》(宁波专业人士杂志,第三期)中探讨了王力精神的哲学意境。这种精神的意境是上帝所说的。文章认为,王维用隐逸参禅的形式来排斥尘世,并用自己的语言符号形式来记录这一过程,使我们从中认识诗人的心灵意念。
赵永源《试论王维诗歌的“空”字》(《北方论丛》1999年第2期)具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王维的“空”所寓含的禅意等内涵:且落言筌说空字——关于空的语意分析;空故纳万境——对空字所含禅思的评价;空字,一个独特的语符——由空引出的话题。
张节末《从陶潜的“化”到王维的“空”——晋至唐诗人自然观变迁的个案分析》(《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纵向分析了王维的“空”的意义。认为,从晋至唐,中国诗人的自然观从庄玄转向佛禅。陶潜和王维是这一转型过程的两个个案。陶潜以亲和的视角去看自然,感受着生命萌发的欣喜和生命消逝的痛苦,基本处于庄子和玄学的传统中。王维则以空观的视角去看自然,所见无非静温。王维看自然更为敏感细致,把自然界充满的动静变化看作空的现象。空的直观在王维诗的意象构成上起着重要作用,它促使意境萌生。
胡遂《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年第1期)揭示王维诗禅理禅趣及其心态比较细致,认为,诗人兼具诗佛的般若之智和艺术家的感受力,所以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当他沉浸于对山水自然的极深层的审美体验时,这种审美体验也达到了宗教体验和哲学体验的层次,即佛教空幻寂灭的义理层次。
一些论者剖析具体作品来阐述王维诗的禅意禅趣。如陈仲奇《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以《辛夷坞》为例说明王维诗是“入禅”之诗,纷纷开落的花不执着于空或有,任运自在,世界在刹那生灭中自在演化,这种悟在诗中的表现达到了物我同一。陈允吉《王维辋川〈华子冈〉诗与佛家“飞鸟喻”》纵横考察华子冈一名的来历,并考索佛经中有关譬喻意义,揭示了王维诗中“飞鸟去不穷”的寂灭无常等宗教哲理的象征意义。
很多研究者发现了融合渗透在王维所表现的禅意中的那种生活美和鲜活灵动的美感,在文章中加以强调。如杨加杰《略论王维后期诗的思想倾向》(《温州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谈到,王维后期的诗对现实并未忘情,他将山水田园对比官场的丑恶,表现出开阔清新的境界和恬淡自由的生活景象,还寄寓了桃源式的政治理想。所以对其诗不能简单地视为佛学禅理的反映,应具有相当高的现实意义。他归隐后的诗给人一种清新畅达的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并未使人产生悲观厌世情绪,从社会效果来看,也不能将其主流遽断为消极的佛教思想的反映。
萧延恕《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与音乐、绘画及掸学的关系》(《湘潭师院学报》1987年第2期)说,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诗蕴涵着禅意,具有深邃的理趣,特别富于启示性和联想性,引导人们由自然向社会人生的思考;所描绘的静谧的境界、所表现的优美的风格能陶冶情性、提高审美欣赏的水平、丰富精神生活。其由禅悟而来的诗悟,也使诗凝练含蓄、形象自然。
杨德才《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哲学基础与“静”的文化意义——兼评诗佛说》(《荆州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谈到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静”的文化意义时说,王维诗中的静并非等同佛教的空寂,而是道家的虚静、静笃之意。在生命意义上,静也不具有消极意义,诗人心灵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自由开放,摆脱了压抑烦恼,充满健康向上的气息。他是在全身心地感受静谧的妙趣、体悟宇宙奥秘和生命真谛,而非孤独遗世。
李显卿、赵大声《王维禅宗美学思想论略》(《锦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l期)论述了王维的禅学人生观、重主观表现的主体创造精神、禅境的审美追求。强调说,以往评价其禅学人生观以唯心消极,未免简单化。王维的解脱是通过弘扬主题意识来重建生存意识,是保存自我、获得心灵解放的途径,在文化史上独具意义。
王树海《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认为在佛教东渐和本土化过程中,佛禅对诗的仰赖也推动了诗风的变易。王维以其嗜佛在这方面起了示范作用。其诗风成熟的标志是,主客体世界同一,深得有无之旨,赋尽动静之妙。其对自心自性和时空的独到体悟和表现禅意盎然,其浑成旷淡的诗风也体现了大唐气象。
张旭东、黄明超《论王维诗歌之禅蕴》(《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认为王维诗的禅蕴整合在静中生禅意、空中理禅趣、妙智观群生三个方面,他的参禅悟道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理趣,启迪人们实现一种理想的人格价值。
陈敏直《佛教禅宗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唐都学刊》1999年第4期)指出,佛禅是使王维走向自然山水的重要因素。佛禅影响其诗,表现在题材选择、意境的审美倾向、以诗参禅的思想情趣等方面。诗人追求的空寂宁静的诗歌意境,是佛禅对其诗的渗透,是他内心的禅境。王维以禅宗的心态面对人世,保持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