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田粮清丈与土地关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的田粮清丈与土地关系 从富人到县长的转移,耕地已成为主要征税对象以来,历代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对耕地面积的测量。封建剥削与田亩面积计量关系日益密切,田亩计量本身也日趋复杂化,亩制的广狭,名义面积与实际面积的差异,田赋的飞洒、诡寄、隐匿,都使田地的负担呈现摊派不均的状况。于是,清丈便成为缓解矛盾的手段。 明代万历六年,在张居正主持下展开的田粮清丈工作,持续了四五年之久,其规模、成效与影响在历史上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一、 实际清必须特别强调土地关系 清丈是整理田地与税粮的最重要措施,清丈的手段及产物是记载田地面积的鱼鳞图册的编制。鱼鳞图册非看自明代始,早在南宋实行经界法时就已出现。绍兴十二年(1142年)两浙转运付使李椿年提出措置经界的具体办法,其中一条为编制钻基簿,此种钻基簿“画田形坵段,声说亩步、四至元典卖或系祖产”,以后宁宗朝、理宗朝两浙路、江东西路称为“鱼鳞簿”的图册。《宋史·食货志》述及嘉定八年(1215年)知婺州赵夫实行经界法时指出。 “……于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绝之田者粲然可考。凡结甲册、户产簿、丁口簿、鱼鳞簿、类姓簿二十三万九千有奇,创库以藏之”。 以都保为基准的经界,十户结为一甲,使民户自实其田,由都甲履亩依次作成核田簿,模仿田形,作成鱼鳞图;把官民田产集于保,作成类姓簿,以此为基础确定税役。明代的鱼鳞图册显然是由宋代这种鱼鳞簿发展而来的。 鱼鳞图册作为地籍是对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各类出地的记录,包括其四至、形状、土质、等级等项。一个州、县,或一个乡、都、里都有鱼鳞总图册,把耕地逐段编绘记录。此外还有逐段田地编制的分图,载有地形图状、大小、四至、土名,逐一换次编号,注明业主姓名及所在都、图(里)、甲。它的编制,必须清丈、核实田亩,绘成田段形状,记明数字,附以文字说明,并绘成总图。正如万历《镇江府志》所说:“凡丈量田地,必如国初之制造为鱼鳞图”,“田有区段,各有四至,内开某人见业。乡有封界,又有大四至,内计田若干……各以邻界挨次而往。造成一图,则一县之田土、山乡、水乡、陆乡、洲田与沿河有水利常稔之田,其间道路,之所占几保,皆案图可见”。 洪武年间,从设计图册到推广全国,实际清丈、编制完成,前后用了大约十年时间。但是,鱼鳞图册所反映的只是编册时期的土地关系,而土地关系不可能长期保持稳定不变。江南地区地主经济发达,土地所有权转移速度很快,所谓“十年田地转三村”即为写照。地方官为征收税粮,不仅需另编实征白册,以与黄册相区别,也需另编鱼鳞图册。而鱼鳞图册的编制,必须重新丈量田地。苏松一带,嘉靖、隆庆年间履亩清丈以后,立“鱼鳞归户册”。浙江海宁县隆庆元年丈量后,重编鱼鳞图册、归户实征册。万历年间全国性的清丈展开后,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都重新编制了鱼鳞图册、归户实征册,目的明然在于重新确认新的土地所有关系之后,落实税粮负担。 明初鱼鳞图册编成以后,“岁久漫患”,“兼并者始坏田不过都之制,额田大悬,多者踰数百千顷,而少者不满数十百亩”,出现了土地所有关系与税粮负担相背离的状况。这就改变了“州县之粮不得过界”的规定,在税粮征收中产生了一系列弊端:“有将腹里轻田改捏重则推收,沿海区分日后遂捏坍田,埋没钱粮者”,“有花分于别区,诡寄于外都,而欺隐税粮者”。有的地方出现了“死户下有田而无租,子孙赔粮而不知田主”的怪事。税粮不均的现象十分严重。 唐龙,顾鼎臣等都论及江南赋役问题,指出这一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问题、税粮问题比北方更为尖锐、突出。从当时人的论述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其一,官豪之家兼并轻则之田——低税民田,而一般民户反而多为重税官田,税粮不均之叹时时可闻; 其二;,豪猾侵欠税粮,事发追赔,百方诡脱; 其三,豪绅隐匿田亩,逃避税粮,而使无田小民代其包赔; 其四,重粮追并,民多逃亡。 这势必至于影响到政府的税粮收入。因而嘉靖以来,江南各地方官为了清理税粮,不同程度地进行局部性的清丈田粮工作。例如: 嘉靖十五年(1536年),苏州知府王仪、嘉定知县李资坤丈田均粮; 嘉靖十七、十八年(1538、1539年),应天巡抚欧阳铎清理虚粮,田不分官民,统一科则,清查隐匿田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嘉兴府海盐县为清查吏弊、诡洒等,令民自首田粮;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宁国知府刘起宗清理虚赔钱粮,实行官民田统一科则; 嘉靖三十三至四十二年(1554—1563年),常州府实行官民田一则; 隆庆元年(1567年),巡按董尧封在苏、松、常、镇清理诡寄、花分,均官民田粮轻重; 隆庆元年,杭州府海宁知县许天赠清丈田粮。 这些局部性的清丈、均粮活动,仅仅是零敲碎打的小修小补,目的当然在于保持该府州县税粮的按额顺利征收。由于它多少也触动了坐享隐田逃税之利的豪绅们,激起他们纷纷反对,于是乎丈田“百端骚害”之说一时嚣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