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林的边疆少数民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吉林的边疆少数民族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上,吉林省将军(公元前宁古塔将军)管辖着黑龙江省的下游、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沿海地区和库汉岛。它东西宽1000多英里,南北长2000多英里,占吉林将军所有地区的三分之二以上。在这片辽阔、秀丽的边疆土地上,居住着名目繁多的少数民族,很早就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到了清代,把他们统称为“边民”,并建立起一套制度,进行了长期有成效的管辖。一八五八—一—八六〇年,沙皇俄国武装入侵,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与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吉林将军统辖下的边疆少数民族,在灾难中被分割,大部分沦于沙俄的铁蹄之下。以今视昔,山河不可复识。然而,清代吉林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关注和兴趣。在这方面,清代的文献记载,大多语焉不详。最近,辽宁省档案馆发现并整理了吉林将军属下三姓付都统衙门档案,该衙门曾直接管辖这些少数民族达百余年之久,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 一、 增强对内部矛盾的管辖,统一归民所管理 居民户籍是国家进行统治的基础,清代对全国居民户籍实行定期编审,逐级汇总成册,据以征兵取税。当时东北地区有三种户籍:州县制管辖“民户”(主要是汉族);“兵民合一”的八旗制管辖“旗户”;将军、副都统管辖“边民”。“民户”的编审:“凡民,男曰丁(十六至六十岁),女曰口,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系于户”,按户交纳丁银(人头税)和田赋。旗户“三年比丁”,以服兵役为主要义务,不纳丁银和田赋。东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一部分在清入关前被编入满洲八旗,一六四四年进入关内。康熙年间为抗击沙俄侵略,巩固东北边疆,黑龙江中上游的索伦、达斡尔及鄂伦春人被统一编为“布特哈八旗”。吉林地区的库雅拉与部分赫哲人先后被编成“新满洲”七十八佐领,成为驻防东北边疆的一支劲旅,一部分还移驻盛京和北京。没有编旗的吉林“边民”,《清代文献通考》说:“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盖与编户无异云”。其实,他们的编户,与“民户”和“旗户”都不尽同,乃是介于二者之间。 吉林边疆少数民族,包括赫哲、费雅喀、鄂伦春、奇勒尔、库页(野)、恰克拉(奇雅喀喇)人等1。他们的生活习俗各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狩猎捕鱼为生,以鱼皮或兽皮为衣,不知农耕,处于比较落后的原始状态。“边民计以户”,“每户纳貂皮一张”2,这是实行编户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历代少数民族一向以土特产作为对国家的贡献,汉唐以来沿袭不断,不过多以部落为单位纳贡。明代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下辖卫所。卫所实际是以部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纳贡单位。清初废除卫所制,对吉林边民实行“编户”贡貂,比之历代都前进了一步。编户贡貂与汉族按户交纳的赋税性质相同,实际是“民户”所纳丁银、田赋的综合。边民贡貂,对于清政府来说,一方面表现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另一方面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貂皮是东北边疆地区的特产,而贡貂必须是其中珍贵的黑貂。康熙年间,在北京一张貂皮“贵至一金有余”3。以后越来越贵,清末官定一张貂皮价银八两,实际高达十余两乃至三十两4。清初有一批内地商人到宁古塔进行貂皮贸易,每年交易额达两万余张5。乾隆年间,貂皮交易的市场移至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交易的规模更大。但这都是黄貂,黑貂一向禁止民间交易。清政府规定,商人从三姓运出货物,必须严格检查是否“夹带黑貂”,然后“发给过关卡执照放行”6黑貂可作名贵的貂裘、貂帽,是清朝皇室贵族经常穿戴的服饰,也是皇帝对大臣和其他少数民族头人的珍贵赐品。因此,吉林边疆少数民族的贡貂,对于清朝政府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价值,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赋税收入。 吉林“边民”要交纳贡赋,在这一点上与“民户”相同,而与旗户有别。但对他们不设州县,由将军、副都统直接管辖,这又与“民户”有别,与旗户相同。清朝直接管辖他们的机构曾经多次变化。入关前,在牡丹江上游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设兵驻防。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年)设宁古塔昂帮章京,统辖吉林、黑龙江地区。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改宁古塔昂帮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一六七六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宁古塔留设副都统驻防,专辖吉林“边民”。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年),在松花江与牡丹江汇合处三姓设协领衙门,作为宁古塔副都统的下属机构。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三姓协领改设副都统,起初专辖库页岛,与宁古塔副都统分辖吉林边疆地区。从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起,吉林“边民”统一归兰姓副都统管辖7。三姓成为东北边疆重镇。在《三姓应入会典档册》中明确记载,三姓副都统管辖的疆域范围是:“三姓城南至窝集·梅佛亨二百九十里,与宁古塔接界;东二千一百里,有入乌苏里江之瑚叶河,从瑚尔穆河至入海之岳色河,与宁古塔接界”。另外,“住海岛贡貂之库页费雅喀,额定一百四十八户”,每年也由三姓副都统派兵收贡颁赏8。瑚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