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口腔溃疡42例临床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42例临床分析 mct可分为中医后的“口伤口”。是一种浅表于口腔粘膜和舌头的溃疡。通常1.2周可以治愈。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 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可一年发病数次, 也可以一个月发病数次, 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笔者通过虚实辨证治疗本病42例, 疗效显著, 总结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不同性别罪犯不同发病率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42例, 男24例, 女18例;20~40岁28例, 41~65岁14例;新发病15例, 复发性溃疡27例;病程最短2 d, 最长15 a;实证15例, 虚证27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口腔病学》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2.1 口腔黏膜活检 ①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 mm的溃疡, 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起病较快, 一般7 d左右愈合, 若此起彼伏则病程长。预后常易复发。②口腔检查:口腔黏膜溃疡较表浅, 圆形或椭圆形, 数量少则1~2个, 多则10余个, 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 溃疡周围黏膜大多充血。③除外白塞氏病、口腔癌等。 1.2.2 情感、利益 实证:主症:溃疡色艳红, 满口烂肿, 口内疼痛, 数量较多, 周围充血明显, 口渴, 口臭口苦, 尿短赤, 大便干, 疼痛明显, 舌质红, 苔黄干, 脉数有力。虚证:主症:溃疡淡红, 周围轻微充血, 散发, 病久反复发作, 舌质淡红或淡, 苔薄白或少苔, 脉细数。 1.3 虚实证的认识 运用中医治疗, 依据口腔溃疡病程长短、溃疡颜色、数量、全身症状、舌象、脉象等辨为实证和虚证, 根据《医宗金鉴》“大人口破分虚实, 艳红为实淡为虚。实则满口烂斑肿, 虚白不肿点微稀”的观点。实证多为心脾实火妄动;虚证多为阴血不足, 心肾不交, 虚火上炎。 1.3.1 内容2:紫花地丁草 采用凉膈散加减:大黄9 g, 芒硝10 g, 栀子10 g, 连翘15 g, 黄芩10 g, 炙甘草8 g, 薄荷6 g。肿痛明显加蒲公英20 g, 紫花地丁10 g, 连翘10 g;舌苔黄厚腻, 脉滑数, 加郁金15 g, 滑石20 g;眼干, 口苦, 急躁易怒, 脉弦数, 加龙胆草10 g或青黛8 g。日1剂, 水煎3次, 药汁混合, 分3次口服, 7 d为1个疗程。可连用1~3个疗程。 1.3.2 加麻黄、融入养老工药,制备女贞子药汁 采用四物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各15 g, 当归10 g, 白芍15 g, 川芎10 g, 黄柏10 g, 知母9 g, 女贞子20 g, 牡丹皮10 g, 肉桂3 g。气阴不足加西洋参6 g;面色萎黄, 脉虚弱无力, 加黄芪30 g。日1剂, 水煎3次, 药汁混合, 分3次口服, 7 d为1个疗程。可连用1~3个疗程。 1.4 口髓炎复发性噬菌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口腔溃疡愈合, 局部无不适。复发性溃疡6个月不复发;好转:口疮症状明显好转;或口疮虽然有复发, 但数量减少, 程度减轻;无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实证15例, 治愈12例, 好转3例, 无效0例;虚证27例, 治愈11例, 好转10例, 无效6例。 3 阴血不足,虚火上炎。病 孟某, 男, 38岁, 2008年7月24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腔溃疡15 a, 劳累、吃刺激性食物、休息不好易发作, 每年发作10余次, 严重时每月溃疡半个月。多方求治, 中西药物应用无数, 不效。此次发作1个月余, 舌及腮、下唇内多个溃疡, 疼痛。查:舌尖、腮部、下唇内数个浅表溃疡, 色淡红。舌质淡红, 有裂纹, 无苔, 脉细数。平素口干不欲饮, 乏力, 寐差。中医辨为阴血不足, 虚火上炎。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15 g, 当归10 g, 白芍15 g, 川芎10 g, 黄柏10 g, 知母9 g, 女贞子20 g, 牡丹皮10 g, 肉桂3 g, 西洋参6 g。7剂, 水煎服, 日1剂。二诊:2008年8月2日。用药后溃疡大部分愈合, 未新发溃疡, 疼痛明显减轻, 舌质淡红, 少许薄黄苔, 脉细数。继续用前方7剂。三诊:2008年8月11日。溃疡全部愈合, 无新发溃疡, 疼痛消失。舌质淡红, 薄黄苔, 脉细数。据脉诊仍阴血不足, 前方减黄柏6 g, 加炒扁豆9 g。10剂, 煎服法同前。前后应用40余剂, 期间溃疡未发作, 舌质淡红, 苔薄黄, 脉象已不细, 睡眠好, 口不干, 面色较前红润, 周身有力。4 a来, 嘱每年间断应用上方10余剂, 溃疡共发作2次, 单发轻浅, 3~5 d即愈。 4 临诊中重视口炎以和胃 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 现代医学病因不明, 但多数学者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 综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