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docxVIP

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上,血小板减少通常发生在患有血液和化疗的肿瘤患者。现代医学对各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多采取保护性隔离,输注血小板,足量、足时地使用TPO和IL-11,但因保存时间短,易于感染或者不良反应大,花费高等均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肿节风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前景。有关肿节风的药理研究多以抗肿瘤等研究报道较为多见,近年来,肿节风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报道。本文就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治疗结、凉血止 肿节风(Herba Sarcandrae)是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g glabra(Thunb)Nakai]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凉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皮肤紫斑的原发性、继发性紫癜。肿节风在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3~5],现有研究表明肿节风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类(白术内酯II、III、IV,金粟兰内酯A、B、E、F、G)、黄酮类(异甘草素、异甘草苷、7-O-甲基柚皮素)、香豆素类(异嗪皮啶、嗪皮啶、嗪皮苷)、有机酸类(延胡索酸、琥珀酸、绿原酸)以及挥发油类等。新近研究表明肿节风药材中仍然有新的倍半萜类和香豆素类的化学成分被发现。 2 肿胀运动的主要药理作用 2.1 挥发油及有机酸类化合物 肿节风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逐渐在当前一系列的研究报道中得到证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认为有机酸类成分是中药研究抗炎抑菌的主要成分,推测肿节风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及有机酸有关。当前,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的有机酸类化合物至少有28个,主要有棕榈酸,琥珀酸,绿原酸,邻苯二甲酸,延胡索酸等。另外,有研究表明肿节风多糖可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且降低该炎症模型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的水平,多糖可能也是肿节风抑制炎症反应的主要活性成分。袁珂研究发现山柰酚和异嗪皮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不及其相应的糖苷,认为糖苷键的形成可能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2.2 肿节风总黄酮的作用 近年来有关肿节风抗肿瘤的研究报道较为多见。康敏报道肿节风体内可以抑制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体外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研究认为肿节风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肿节风总黄酮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瘤及延长生命作用,并且对小剂量的化疗药环磷酰胺有增效作用,而对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具有减毒作用。另外,有研究探讨肿节风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细胞P1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肿节风对DU-14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肿节风抑制了DU-145细胞P1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分子P70S6K。 2.3 治疗图像苦草的活性 关于肿节风抗氧化的研究报道也较为多见。肿节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与玄参或者苦草合用后清除作用均可明显增强。张海东研究表明肿节风颗粒对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所致活性氧(ROS)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认为清除放射所产生的ROS可能是肿节风防护腮腺放射损伤的主要机制。另外,肿节风对小型猪及豚鼠的腮腺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肿节风抗氧化作用有关。 2.4 肿节风分离、活性成分的检测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张家振等发现肿节风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后,国内学者对肿节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逐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验研究表明肿节风可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加强血小板的收缩功能,对正常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对阿糖胞苷引起的血小板及白细胞下降有抑制作用。徐国良研究报道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肿节风提取液进行了分离,将肿节风提取液分为多糖、香豆素、总黄酮三个部位,并考察肿节风单味药及该三个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动物模型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肿节风分离黄酮部位具有提升血小板数的作用,是肿节风中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部位。由于巨核细胞是血小板的前体细胞,其增殖分化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有研究采用血小板相关抗体建立巨核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减少模型,探讨肿节风总黄酮对巨核系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肿节风总黄酮能够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的形成,认为肿节风总黄酮对巨核系细胞的扩增作用可能是肿节风总黄酮升高血小板的机制之一。另外,有研究推测肿节风防止外周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系统的抑制,加速骨髓巨核系造血功能的恢复所致。目前,有关巨核系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机理研究尚不深入,因而,肿节风具体是如何作用于巨核系细胞还值得深入探讨。 3 选择法:减少血小板聚集疾病的应用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