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
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认知提示: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程设计思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课是统编教材《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本课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本课板块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先总体概述,后列举原始农业发展的两个典型事例或具体表现,更加凸显时序性及逻辑性,便利于学生学习 除了基本的史实讲授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培养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七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本课程内容讲授时,会更多的采用直观性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漫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培养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1.通过列表,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识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可获得哪些信息。(时空观念)
3.通过列表,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特点,对比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知道人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探究原始农耕比早期人类的进步,认识我们的祖先的智慧,产生崇敬之情,认同尊重祖国的悠久历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比较。
【导入新课】
PPT展示: 如何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温故知新,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规律探究·整体感知:
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生活,原始人做了哪些努力?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
[播放视频]思考问题:
问题1、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
问题2、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历史意义?
问题3、原始农耕遗址分布特点及原因?
材料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一种农具),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译文:神农氏根据天时地利,发明制作耕作农具——耒耜,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2.考古揭示农业起源
[多媒体呈现“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师:(1)图上有哪些主要的遗址?(2)它们在分布上有何相似之处?(3)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区?
[多媒体呈现“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距今约10000—8000年前)”“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距今约12000—10000年前)”等图文材料]
材料1: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西,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二级阶地的马兰黄土上,高出河床29米。这处遗址是1966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同学在门头沟区实习期间发现的。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进行了清理,初步认为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墓内人骨有轻微石化,属于三个个体,一个为16岁左右的少女,另两个为成年男性个体。他们被命名为东胡林人。因墓葬位于全新世黄土底部、马兰黄土顶部,故研究者将其定为新石器时代早期。1985年东胡林人遗址被公布为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2:通过在几处仰韶文化时期考古遗址开展的植物考古研究发现,早在距今65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早期,即半坡时期,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通过采集获得的菱角、藜籽等可食用野生植物,仍然是当时的食物资源之一。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逐渐增大,采集狩猎的作用逐渐降低。当发展到距今55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期,即庙底沟时期,采集狩猎的必要性已经微不足道了,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生产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仰韶文化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北方地区进入农业社会阶段。
经过2000年的发展,稻和粟作物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Unit 3 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人教版).pptx
- Unit 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pptx
- Unit 4 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人教版).pptx
- Unit 7(大单元教学解读课件) 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pptx
-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pptx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docx
-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pptx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docx
-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docx
-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docx
-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pptx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docx
-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pptx
-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pptx
最近下载
- 19S306图集—居住建筑卫生间同层排水系统安装.pdf
- (自考财务管理学00067最全公式整理.doc VIP
- 《氧化还原反应》优教课件(第一课时).pptx VIP
- 异常早期妊娠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幻灯片.ppt VIP
- 00067财务管理学公式.pdf VIP
- 2025福建厦门大学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工程管理人员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范本(3篇).docx VIP
- 2024年小学党员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12篇.docx VIP
- 2024年教师党员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docx VIP
- Unit 5 Dinner is ready Part B Let’s talk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