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弗莱德康恩肯普作品》美国近代的五国联军
20世纪70年代的颜色。
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
编剧:弗朗西斯·科波拉爱德蒙·诺斯
导演:富兰克林·沙夫纳
摄影:弗莱德·康恩肯普
主演:乔治·斯科特 (饰巴顿)
卡尔·马尔登 (饰布莱德雷)
本片获1971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美工、最佳剪辑、最佳录音七项大奖, 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男演员金球奖, 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男演员奖。
故事梗概:
本片是从美国陆军在北非战场上第一次与德军接触就打了败仗开始的。经过布莱德雷将军的实地调查和报告, 巴顿被盟军总部任命管理第二军, 布莱德雷作为巴顿的副手留在第二军。巴顿一上任, 就严肃整顿军纪, 第二军因此在实力上强大了不少。美军不久后截获了德国的通信, 得知隆美尔的第十装甲师将在盖古塔攻击美军。巴顿率领美军提前做好准备突袭德军, 取得了盖古塔战役的胜利。战争形势对英美联军越来越有利, 北非战场上盟军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巴顿制定了攻占西西里岛的计划, 总部却决定执行蒙哥马利将军的计划。但巴顿并没有按照命令行事, 他很快攻陷了巴勒莫, 并且不顾美军的伤亡, 要求再来一次两栖登陆, 先英军进入墨西拿, 赢得了荣誉, 但也因此被解除职务。其后巴顿又被派到马耳他岛, 德军误以为他是进攻欧洲的总指挥, 对他密切关注。艾森豪威尔利用这一点, 将巴顿派到伦敦迷惑德军, 从而使诺曼底登陆得到顺利进行。然而巴顿在公开场合的口无遮拦使他的军中事业又陷入低谷, 就这样, 几经沉浮, 巴顿最终被免职, 只能感叹:“一切荣耀转瞬即逝”。
在奥斯卡的历史上, 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一度是评委们所青睐的对象。从美国的南北战争和殖民战争 (《乱世佳人》 (1939) 、《与狼共舞》 (1990) )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线无战事》 (1930) 、《阿拉伯的劳伦斯》 (1962) 、《走出非洲》 (1985) )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卡萨布兰卡》 (1942) 、《黄金时代》 (1946) 、《桂河大桥》 (1957) 、《巴顿将军》 (1970) 、《猎鹿人》 (1979) 、《辛德勒名单》 (1993) 、《英国病人》 (1996) ) 到越南战争 (《野战排》 (1986) ) , 在奥斯卡金像奖八十年的历史上, 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占据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八分之一以上, 超过了十部, 如果再算上最佳外语片, 如《钢琴师》 (2002) 等, 占的分量就更重了。战争既考验了人性, 又为英雄和爱情提供了栖身之地。同时, 以战争为背景, 适合表现多重的主题, 又能展现大规模的场面, 能多方面满足导演和受众对战争的多样化心理需求, 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的盛行显得合情合理了。
源于二战的惨烈, 参加的国家之多, 英雄人物、军事名家在这个战争舞台上闪耀着光辉, 因而, 二战历史成为很多导演寻找题材的重要选择。在那些以战争为背景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当中, 二战为背景的影片占据了半壁以上的江山。这其中, 有讲述爱情 (《卡萨布兰卡》《英国病人》) , 有反思战争 (《猎鹿人》) , 有赞扬拯救 (《辛德勒名单》) , 也有讲述人物战争中的命运 (《桂河大桥》以及反映战后状况的 (《黄金时代》) 。而以战争中的名人事迹为依托, 讲叙英雄人物的故事, 获得巨大的成功的莫过于《巴顿将军》了。
本片拍于1970年, 正值越南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虽然本片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战争, 但是隐藏在影像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却暗示了一种通过战争来追求荣誉的心理, 而这些都是通过对巴顿这个“战争神话”的多方面构建来实现的。尽管巴顿的结局不是很辉煌, 但显然不是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作为一部著名人物的传记片, 它并没有呈现出反战的主题, 相反, 有战争合理化以及张扬美国化的意识形态的倾向。
一、 古希腊神话式的原型结构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他的知名著作《电影是什么?》中提到:“耽于幻想的人。电影就是从萦绕在这些人脑际的共同念头之中, 即从一个神话中诞生出来的, 这个神话就是完整电影的神话。”纵观电影史上的诸多影片, 完整电影的神话终究是要依靠电影中一个个富有立体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能得以实现的。二战时期的真实的巴顿将军是一个战争英雄和优秀的将领, 而《巴顿将军》中的巴顿就成为了一个神话。尽管他对士兵要求严格, 对战争极其狂热, 但他身材高大, 个性鲜明、直率, 声音低沉, 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军事家特有的自信和霸气, 而没有一点做作之处。在本片的叙事中, 他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能够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在战争的最紧要关头, 巴顿率领第二军在连续作战、没有休息的不利情况下, 大雪中行进一百里, 准备解救被困的一万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