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曾国藩的外交思想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晚清重要大臣曾国藩经历了许多与外国人交流的职业生涯。它在处理国内外贸易事务的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外交理念,并对泰国和西方国家展示了他们在农业和贸易中的技能并将野蛮人的想法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同时追踪其外交思想产生的根源更是能够使我们比较全面了解和把握晚清封疆大吏在面对内忧外患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是如何应对的。
一、江总督与越界主席期间的任职经历
作为首倡与推动洋务运动的地方实力派代表以及具有先后担任两江总督与直隶总督的显赫官职的经历,曾国藩算得上是晚清时期最早跟洋人打交道的地方大员之一。综观其应对外患及与洋人的种种交涉活动,我们得出了曾国藩具有以下外交思想特色的结论:
(一)天津第二,基于所处之地,持续做好自身积极应对,正式部署天津法院,即于各中央军队,无所为之,必无为事
1870年发生了天津教案,身为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处理善后事宜,整个处理过程无不体现了这样的奉行准则。他一面以父母官的身份与略带责备的口吻来晓谕天津士民,“愤怒洋人斯亦不失为义愤之所激发,然必须访查确实……然后归咎洋人,乃不污枉。今并未搜寻迷拐之确证,挖眼之实据;徒凭纷纷谣言,即思一泄愤,此尔士民平日不明理之故也”。另一方面,又对法国使馆方面单方要求对天津府县及提督陈国瑞正法抵命的要求予以不亢不卑的照复:“查审谳极刑,必须有可诛之心,或有显著之恶!该府县并非下手杀人之人,又无丝毫主使确据,本部堂未能指实其罪之所在,难以照办。”“得有真凭实据,才能公平办理!”况且“中国遇有大狱,皆由部臣做主,疆臣不能擅专”,表现出了对法国驻华公使罗叙亚的无理要求不予认同的强硬。为了尽快处理该教案,曾国藩派员四处调查案情。经过广泛取证,仔细研判,得出了如下结论:“教民迷拐人口并无教堂主使之确据,天津城内外,亦无一遗失幼孩之家控告有案者。至于挖眼、剖心一条,更是谣传。”在曾国藩看来,天主教,本系劝人为善,洋人在华设仁慈堂,其初意亦与育婴堂、养济院略同,专以收恤穷民为主,如此仁慈的善举却反遭残酷之诽谤,让洋人忿忿不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况“杀孩坏尸,采生配药,野番凶恶之族尚不肯为,而英法各国乃著名大邦,岂肯为此残忍之行?”曾国藩将调研的结果直言上奏:“以理决之,必无是事。”要求朝廷“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一以雪洋人之冤,一以解士民之惑,并请将津人致疑之由宣示一二”(P1548)。
作为清王朝的地方大员与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国藩深知经过长期战乱的大清王朝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后再也经不起任何衅端压力了,“中国目前之力断难遽起兵端”(P1554),“而非象道光庚子年间的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反致外患更深,不可收拾”。此时政府最需要的就是对内修养生息,富国强兵,对外避实就虚,以夷制夷。最初奉命来津办理教案,就有人建议联合俄英美各国专攻法国,曾国藩基本认可了这一办法。先是针对教案带给英、俄、美三国无辜洋人的损失,中方率先做出了相应让步与赔偿。英国方面,“其杀毙人口,均妥为棺验,交英国领事官李蔚海收存。俄国方面,受害的三人也由该国领事官孔气验明掩埋”。另外,误毁英美两国之讲堂,也一并议结。然后,就天津教案的主要肇事国法国,针对其公使罗淑亚提出的各项无理要求曾国藩采取了以理服人,不愿无原则让步的外交态度。他了解到此时法国正与德国构兵打仗,料定其内忧方急,定无暇与我国求战,不如态度强硬。比照他国的处理办法,一面指示对方“业经到津议及赔修教堂事宜拟即派员经理”(P1549)。一面表达了让步的极限:“此后彼所要求,苟在我稍可曲徇仍当量予转圜。苟在我万难允从,亦必据理驳斥。”(P1554)
如此处理天津教案,本为消弭衅端委曲求全的权宜之计,深谙洋人所图的曾国藩以为这样的处理已经到了中国人所能忍辱的极限。按照惯例,洋人很有可能会得寸进尺,“目下操纵之权主之自彼,诚非有求必应所能潜弥祸机”,挑起战端也极有可能。为此,曾国藩请求清政府部署军队,及早做好战事准备,这样才有备无患。一边让张秋全的部队拔赴沧州一带,一边命李鸿章的入陕部队暂缓开拔,留在京畿待命。“若中国无备,则势焰张;若其有备,和议或稍易定。”曾国藩本人也表达了请战决心:“臣自咸丰三年带兵,早矢效命疆场之志,今滋事虽急病虽深,而此志坚实,毫无顾畏。亦不肯因外国要挟,尽变常度。”(P1554)
(二)教育对象:网络上学习,积极寻找美中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佼佼者,曾国藩当之无愧。但他还是多次以虚度年华,不思学问为罪过,即使是在军营恶劣的环境之下,也能每天坚持阅读圣贤们的经典,写下评论与观感,并反复劝诫过兄弟、官兵和子女们要勤奋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但是,在他心里,却始终有着一个难以排遣的纠结,永远的遗憾,那就是被称之为“余生平有三耻”中的头一耻,“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