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离散网络模型的裂隙岩体水文网络预测.docxVIP

基于连续-离散网络模型的裂隙岩体水文网络预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连续-离散网络模型的裂隙岩体水文网络预测

1基于流质体系的数值模拟

断裂岩体主要由岩石基质和裂缝网络组成。岩石基质主要用于储存水,通常使用等连续介质模型进行描述。裂缝网络主要用于澄清水,通常使用分散网络模型进行描述。模型的求解主要采用有限体积法,如Therrien和Sudicky,Graf和Therrien,Bodin等,Bodin等,Peratta等和Ito等分别采用有限体积法对连续-离散裂隙耦合模型进行了研究,刘玉玲将基于流向量分裂技术的两步有限体积分量方向TVD格式应用于求解浅水方程和污染物输运方程,建立了二者耦合求解的高分辨率计算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HeFeng-yun对非稳定粘性流体的方程进行了离散。此外,McKennaa等将两种不同的随机模型应用在YuccaMountain地区的溶质运移模拟,获得了很好的结果。何杨等(2007)针对稀疏的三维主干岩体裂隙网络,以渗流区内的水量平衡原理为依据建立基本方程,推导三维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并利用Monte-Carlo模拟了岩体中的裂隙网路。ZhangQian-fei(2008)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裂隙岩体中的水流和对流-弥散过程进行了研究,LiMin(2007)使用积分变换法获得了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流运移规律的解析解。裂隙岩体中渗透参数和溶质迁移参数主要采用示踪试验获得(Weatherill和Salve)

基于HydroGeoSphere软件包,本文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耦合模型来模拟裂隙岩体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规律,含水层参数的率定主要利用实测的地下水位和示踪试验的结果,并对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2中上三叠统杂谷脑组

锦屏Ι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的木里和盐源县境内,距雅砻江的下游出口约358km,研究区域介于雅砻江、锦屏断层、普斯罗沟和手爬沟之间(图1),雅砻江的水流方向为N25~27E。区域内的海拔大约为1650~3000m,高差为1500~1700m。坝区揭露的地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杂谷脑组,从下往上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绿片岩段,在地表未出露,深埋于河床190m以下及右岸350m以里,厚度大于90m;第二段为大理岩段,为坝址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厚约600m;第三段为砂板岩段,出露于左岸1900~2300m高程之间,厚度约400m。

坝址区东侧为区域性的锦屏断裂带,该断裂延伸长100余公里,走向N25~35°E,倾向NW,倾角60~90°,破碎带宽数十米。右岸裂隙发育四组:(1)N15~80°E,NW∠15-45°(层面裂隙),裂隙多平直闭合胶结紧密;(2)N50~70°E,SE∠50~80°,裂隙延伸较长,平直光滑多闭合,少量张开充填钙膜或锈染;(3)N20~40°E,SE∠60~85°,裂隙延伸长,平直多闭合,少量张开充填钙膜或岩屑;(4)N50~70°W,NE或SW∠80~90°,延伸长,面粗糙,多闭合,局部张开0.5~3cm,充填岩屑和泥。

3流和介质运移模拟

本论文采用HydroGeoSphere软件包来模拟锦屏Ι级水电站坝址区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规律,该软件包以FRAC3DVS软件为基础,是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发的,主要针对三维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模拟,并考虑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以及耦合模型等多种模型,应用较广。研究区的裂隙网络主要用离散网络模型模拟,岩体基质用等效连续介质模拟,两模型通过水头、浓度连续和流量、溶质通量守恒进行耦合。

离散网络模型中需要的裂隙信息采用随机方法生成。对平硐PD01、PD03、PD05、PD09、PD11、PD13、PD17、PD21、PD23和PD2中所揭露的裂隙进行了统计,将裂隙走向按5°一组分成了28组,即裂隙的走向介于30~160°之间,统计表明裂隙走向满足高斯分布(图2),裂隙隙宽和长度满足指数分布,隙宽的大小介于100~500μm(图3)。

4模拟结果分析

4.1定水头边界

研究区域主要由雅砻江、锦屏断裂、普斯罗沟和手爬沟构成(图1)。将区域内含水层离散成六面体单元,每一层有200行×100列个单元,网格大小为8m×10m。在垂直方向上共分为3层,第一层为潜水含水层,高程变化为1950~2000m,厚度为10~50m;第二层为承压含水层,厚度达30~350m,第三层为弱透水层,厚度变化为40~150m。由于普斯罗沟和手爬沟内常年有水,因此将他们作为定水头边界,其水头大小为该处的位置高程。锦屏断裂为流线边界,流量为0,雅砻江边界为定水头边界,水头大小等于河水位。顶部边界主要考虑了蒸发和降水,底边界主要由绿片岩构成,渗透性小,作为隔水边界。区域内的初始水头分布主要根据实测水头并利用插值法获得,除了投源点外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