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在寺庙里的书本书本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我在寺庙里的书本书本质

正德九年,明朝吴宗的罪赦。

记得是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可能是1967年或1968年,我的家乡无锡前洲镇冯巷,在兴修水利,挖河,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个明代的棺材,里边尸体未腐,衣服完好如新,但死者的脑袋是用泥塑后配上去的。可见当时是被杀头的。死者的胸前挂有一个黄布口袋,袋里装着几份文书,我的侄子冯有责拿了一份,非常完整,他寄给了我。我一看是木刻版黄纸印刷的,共两张。第一张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云云,第二张末尾有“京本謄黄”4个大字,年份是“正德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份明正德皇帝的“罪己诏”。“罪己诏”这个名词早就听说过,在小说戏剧里也都写到过,但从未见过实物。我一看内容,是因为乾清宫失火被焚,因而皇帝下“罪己诏”大赦天下。这件东西与故宫有关,但查有关故宫的资料,却未查到乾清宫失火的记载。因事关故宫,我就想把这件“罪己诏”交给故宫,一位朋友给我拿去后,隔了一段时间来回我说,故宫在运动中(“文革”)乱得很,根本没有人管这事,还是还你罢。所以又给我拿了回来,但他说,这份材料纸已很烂,所以帮我托裱了一下。这当然更好了,但我拿来一看,却“托”掉了很多字,原本纸虽有点烂,但文字很全,只有个别几个字丢失,经托裱后却丢失了好多字。当时正在“文革”高潮中,有几个人还能重视这些历史资料,能帮我“托”一下已经是很难得了。何况也多亏这次“托”过,所以我一直收藏到上世纪末也未曾损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第一历史档案馆开会,参加原无锡国专老校长唐文治先生在前清时期的全部驻外日记的捐赠仪式。在座谈时我想起了这份“罪己诏”。我说这份“罪己诏”与故宫有关,如果档案馆愿意收藏,我可捐赠给档案馆。档案馆的领导非常重视此事,不久就来郑重地拿去了,还在报刊上发了消息,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为久远、保存完好的‘罪诏’实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

“罪诏”长134厘米,高58厘米。虽然历史记载常记到皇帝下“罪己诏”之事,但从未有实物留下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这份“罪己诏”虽然是“京本謄黄”,即据京城里皇帝颁布的“罪己诏”的翻刻本,但这是遵官方的指令照原样印的,因为要颁布全国各地,只可能由地方上照京本翻刻翻印,这样才能及时传达。就是这样,可能还延缓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这个原本是该杀的罪人,如按“罪己诏”大赦的条例,该在赦免之例。但当“罪己诏”到时,人头早已落地了,脑袋还可能拿去示众了,所以只好用个泥塑脑袋配上。胸前再给他带上几份“罪己诏”,以便他去见“阎王”时好说明他原该赦免,“罪己诏”来得晚了,所以“屈”死了。

因为谁也未见过“罪己诏”是什么样子,我除了将档案馆为我拍的照片登出来外,还将“罪己诏”的文字摘录一些,以供欣赏,《罪己诏》本身,当然是研究故宫历史和明史的一份重要史料。

下面就是“罪己诏”的摘文,仍依“罪诏”的原格式录写。其中有缺损处就用“□”代借。文曰:

上自即位以来,每岁张灯为乐,所费以数万计。库贮黄白蜡不足,復令所司买补之。及是,宁王、宸濠别为奇巧以献,遂令所遣人入宫悬挂,传闻皆附着柱壁,辉煌如昼。上復于宫廷中依檐设毡幕而贮火药于中,偶勿戒,遂延烧宫殿,自二鼓至明俱尽。火势炽盛时,上犹往豹房省视,回顾光焰烛天,戏谓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烟火也。

原来逼他下“罪己诏”,又耗费人民100万两的一场大火灾,他当时却高兴得说“是好一棚大烟火”。

这就是在这件“罪己诏”背后的真实历史。

天聪七年孔有德的《乞降疏》

我在研究曹雪芹家世时,先是找到了《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在这个《谱》里看到了曹雪芹上祖的籍贯是奉天辽阳,后来又找到了大量史料证实了这一点。在搜检史料的过程中,我意外地从民国二十四年印行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十周年纪念”《文献特刊》上,看到了《天聪七年元帅孔有德、总兵耿仲明遣官乞降疏》的满文本照片,编号为“甲字第一号“。奉命投送这份《乞降疏》的是曹绍中,是《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上的人物,是曹雪芹的堂房老祖宗。我查《清太宗实录》卷十四,天聪七年癸酉条说:

孔有德、耿仲明等,自镇江遣副将曹绍宗(中)、刘承祖等,奏报起程日期。上命督修岫岩、揽盘、通远堡三城。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三贝勒率兵迎之。《实录》里的这段记载,正与这份《乞降疏》合。《乞降疏》是满文(见图),其汉译文字是:

《清史稿》列传二十一《《孔有德传》说:

有德等退屯双岛龙安塘,食尽,遣所置游击张文焕,都司杨谨,千总李政明,以男妇百人泛海至盖州。盖州戍将石国柱、雅什塔护使谒上,具言有德等举兵始末,且请降。上谕范文程、罗什、刚林预策安置。有德等复遣所置副将曹绍中、刘承祖等奉疏,言将自镇江登陆。上命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帅师迓之。朝鲜发兵助明师,要有德等鸭绿江口。济尔哈朗等兵至江岸,严阵相对,敌师不敢逼,有德等舟数百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