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陵”的形声求义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陵”的形声求义探析

内容摘要:陵字的形声求义之途有三。一、从偏旁“阜”形出发,有“土山”、坟墓等义。二、从形旁与声旁的结合考虑,有升登、乘驾等义。三、陵字是“凌”的假借,具“冰”、“冷酷”、“欺凌”等义。但与形旁有关的“陵”字又一义,是作“水道”或“水”解,却至今无人论及,此义,从《越绝书》《吴地记》、王粲诗等得到明证。江苏松陵、陕西灞陵之陵字,亦应作“水道”解。

关键词:陵字的形声义水道松陵灞陵

陵字的形声与意义有密切关系,从偏旁分析、从形旁与声旁结合分析、亦可从字义分析得出与“土山”有关。另陆广微《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其中“陵”与带有水旁的“江”“泽”相等,可见“陵”有水意,“陵”就是江河、流泽。

一.陵字的形声求义三途

一是从偏旁“阝”(即“”、“阜”的简形)出发,认“阜”是土岗之形。《说文解字》解“”(阝)是“大陆,山无石者,象形。”释“陵”为“从阜,夌声”的形声字。即从山岗的形体,求“陵”的含义。《尔雅·释地》:“陵,大阜也。”《释名》同意《尔雅》的解释,又进一步说明:“陵,隆也,体隆高也。”陵,就是隆起的土地。综上说,“陵”是大的无石的土山。近现代的辞书,都把“陵”释作土山或大土山。《辞源》把“土山”作第一义,并引《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作证。“襄陵”即冲上山丘。《辞海》释“陵”为“大土山”,并以《诗·小雅·天保》,“如岗如陵”为据。《汉语大词典》第一书证仍《辞海》之旧,仅在句前补充了“如山如阜”四字。《辞海》的第二书证,用《后汉书·马融传》“其植物则玄林包竹,藩陵蔽京。”藩陵即藩茂的大土山。第三书证是韩愈的《咏雪赠张籍》诗:“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河岸像长蛇一样搅动,山陵发出巨象般的轰响。可见古今辞书,都把“土山”作“陵”的基本意义。土山的逐渐低平称“陵迟”或“陵夷”。《荀子·宥坐》:“数仞之墙而民不逾也,百仞之山而竪子冯而游焉,陵迟故也。”陵迟,即山坡迤斜,慢慢降低。汉桓宽《盐铁论·绍圣》:“故峻则楼季难三刃,陵夷则牧豎易山巅。”陵夷即山陵的平缓。引申为事物的逐步衰落或衰颓。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垂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又,《汉书·成旁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陵迟或陵夷都有由盛转衰之意。也可直接称“陵”,如《后汉书·儒林传赞》:“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启。”“陵”由土山的本义出发引申为山的顶部或山头。《乐府诗集·横吹曲·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由于“陵”为土山,是地势的隆起,引申为坟墓。《国语·齐语》:“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韦昭释末句曰“以为葬地。”葬地就是坟墓。后可专指帝王之墓。这一规定从汉朝开始,《水经注·渭水三》:“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如汉高祖的坟墓称长陵,汉武帝墓称茂陵,直至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等等。一些名人与贵臣的坟墓也可称“陵”。《水经注·渭水》:“北经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

二.不仅从形旁“阜”出发,而且陵字的声旁兼有会意,是用脚踩“阜”,有升、登之意。《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亲鼓,士陵城。”张衡《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陵重巘”,即升上重重不连续的小山岭。昆駼,类马,善于登高。曹植《洛神赋》:“经通谷,陵景山。”通谷与景山在今洛阳附近。以上几句都是动宾结构。“陵”由“升登”,引申为“乘”“驾”。《汉书·司马相如传》:“陵惊风,历骇猋。”猋,是从下而上的大风。《晋书·谢安传》:“当此之时,蕭然有陵霞之志。”陵霞,即乘霞光而仙去。继而有“跨越、逾渡的含义。《后汉书·梁冀传》:“飞梁石磴,陵跨水道。”言梁冀园林之雄。转而陵有“凌驾”、“超越”的含意。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楚强,凌江海间小国,小国皆畏之。”是说强大的楚国凌驾、称霸于诸小国之上。《汉书·扬雄传》:“陵阳侯之素波兮,岂吾纍之独见许。”阳侯,系大波之神。由“跨越”转为“奔驰”之意。《南史·陈本纪》:“犬羊陵纵,侵窃郊畿。”陵纵,奔驰而放纵前行。此处陈后主喻隋军为犬羊。

第三种“陵”义是从声旁“夌”作解释,“陵”是“凌”的假借。凌,冰或冰室。宋本《玉篇》卷二十二“凌,力丞切,冰室也。”《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陵阴。”凌阴“即冰室。《后汉书·张衡传》:“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这里,凌,就是冰。凌、陵,可以互借,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得意需得朋。”这里凌字,有的本子,写成“陵”。以“凌”待人,有冰冷、酷虐之意,转而为冲犯、侵犯、欺侮等义。《左传·昭公元年》:“无礼而好陵人。”陵人,即欺凌,冲冒他人。《南史、东昏侯传》:“陵冒雨雪。”陵冒,对着干,即“顶雨冒雪。”又因凌(冰)为水之凝结,纹理清楚,坚硬结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