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骆越丧葬文化
摘要:丧葬作为人类一种临终关怀,对死者妥善殓装和安葬,以示对死者的敬重与悼念。以墓葬和随葬品为载体,以死亡观念、祖先崇拜为核心,以丧葬礼仪、祭祀习俗为事象,构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丧葬文化体系。骆越丧葬文化习俗源于史前时期,流行集体丛葬、土坑葬、二次葬和屈肢蹲式葬;周至战国出现拾骨岩洞葬。骆越丧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骆越;丧葬文化;地方特色
死亡是人生命的终结。丧葬作为人类一种临终关怀,对死者妥善殓装和安葬,以示对死者的敬畏与悼念,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生前所作贡献的礼赞。以墓葬与葬具为载体,以死亡观念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丧葬礼仪及其习俗为事象,构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丧葬文化体系。丧葬文化同其他文化事象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且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考古学资料显示,我国的丧葬文化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进入商周时期乃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丧葬文化进入发展繁荣时期。由于时代、社会发展程度及所在地区及自然环境和民族的不同,其丧葬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也不尽相同,表现出不同的时代、地区和民族特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不断交往和文化的交流,丧葬文化也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与交融。骆越丧葬文化也是如此。
一、骆越丧葬文化溯源
骆越丧葬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距今9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资料显示,骆越地区的丧葬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在骆越族群分布的今广西西南部、广东西部、海南岛和越南北部地区,发现有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的河畔贝丘遗址和洞穴遗址,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坡遗址。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贝丘遗址里,发现有大批葬墓。
邕宁顶蛳山贝丘遗址。位于邕宁县蒲庙镇邕江河畔蛳山上,1994年发掘。墓葬集中发现于第二、三期文化层中。第二期文化层中发现墓葬16座,葬式有仰身屈肢、侧身屈肢、俯身屈肢和蹲踞葬等。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133座,葬式有仰身屈肢、俯身屈肢、侧身屈肢、蹲踞葬、肢解葬等。其中的肢解葬式独特且罕见,即自颈部、腰部及膝部将人体斩为四段,头颅置于墓坑左侧,上躯干倒扣在墓中间,左右胫、排骨及脚掌部置于墓坑右侧,双上肢分别割下置于躯干下侧。墓中放置不规则石块。这是骆越地区发现数量最多、葬式最奇特的一处墓葬。
横县西津贝丘遗址。位于广西邕江与西竹坑小溪汇合口的台地上,1973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中发现墓葬100多座,绝大多数是屈肢蹲葬,头骨坐于四肢骨上,上肢骨曲向胸前,下肢骨作蹲式,成抱膝状;也有的为仰身、俯身和側身屈肢葬。
横县秋江贝丘遗址。位于广西横县平朗乡西津水库边上的郁江河畔,1973年试掘,2004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中发现墓葬52座,可辨认的葬式有侧身屈肢葬、肢解葬、仰身屈肢葬、屈肢蹲葬、俯身屈肢葬、仰身直肢葬和二次葬等。
邕宁长塘贝丘遗址。位于邕宁县伶俐镇长塘火车站背后的邕江河畔,1973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中发现墓葬15座,皆为屈肢葬。其中有两具骨骸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有一具周围用石子圈成长1米,宽0.6米的墓圹,有一具无头骨,用螺壳垒成椭圆形墓圹,其他的墓坑痕迹都不明显。有一具人骨架手里握有蚌器,还有一具侧身屈肢葬的人骨架上有一只牛腿骨。
邕宁凌屋贝丘遗址。位于南宁市邕宁区长塘镇五合村邕江河畔,2014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中发现数十座墓葬,葬式有仰身屈肢葬、侧身屈肢葬、屈肢蹲葬、肢解葬等。其中的肢解葬式十分独特,即将死者的头颅、四肢肢解后,再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埋葬,有的头颅被放置在胸腔处,脚掌朝天。
扶绥敢造贝丘遗址。位于扶绥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左江北岸上,1973年试掘,2014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层里发现60余座墓葬,大部分为侧身屈肢葬式,少数为仰身屈肢葬式。在每一具骸骨旁都放着一二块石头,有些石头还压在骨骸上。其中有一座幼儿墓葬,年龄仅1岁左右,骨架保存完整,侧身屈肢。这是目前骆越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年龄最小的墓葬。
柳州鲤鱼嘴遗址。位于柳州市大龙潭边的一个岩厦下,1980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层里发现6座墓葬,骨骸分布较散乱,且多残缺不全,葬式不明显。
隆安鲤鱼坡遗址。位于广西隆安县丁当镇西北面的鲤鱼坡上,2008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层里发现30多座,其葬式多为仰身屈肢葬和侧身屈肢葬,大部分人骨骸上都有一块重达二三十公斤的大石压身,有的压在遗骨的胸腔上,有的压在头颅上,有的压在肢骨上。
江州冲塘贝丘遗址。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冲塘村东北面的左江畔上,2007年发掘。在遗址文化堆积层里发现墓葬26座,葬式均为仰身或侧身屈肢葬,人骨保存较好,其中4例属未成年人。
江州何村遗址。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何村左江西岸台地上,2007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