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1.docxVIP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诗经·卫风·氓》

课时目标:1.梳理:本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探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一、前置学习1.梳理《诗经》中的女子形象篇目内容女子形象《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贤良美好《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神秘缥缈《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活泼娴雅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从学过的《诗经》中的女子形象出发,引出对《氓》中的女子形象的探讨。二、课上探究1.把握诗意——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变化情节章节内容概括女子形象情感变化爱恋一相识允婚情意绵绵善解人意甜蜜幸福二相思成婚天真率直渴望爱情婚变三相爱新婚沉溺爱情悔恨不已沉痛怨恨四遭弃离婚清醒独立认识深刻决绝五忆苦自伤辛勤织作任劳任怨清醒决绝六情断义绝倔强刚强冷静理智

【设计意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业质量水平4-3”要求“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而完成这一目标的基础则是对文本的把握。所以,整体把握文本是鉴赏的基础。通过此表格的梳理,可以得出本诗在叙事中带有抒彩。2.品赏细节,感悟女主人公情感变化(1)三次出现淇水,只是简单地重复吗?这其中蕴含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2)女主人对男子称呼的转化,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对意象、称呼的把握,进一步感知本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赏析风格——“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内涵:心有不满,但能控制住,不使之发展成为愤怒;悲哀而又节制,不至于过分悲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导入:在诗歌最后,女子伤心决绝而又理智清醒,要是你,你会怎么样?接着讲述古希腊神话——美狄亚的故事来形成对比。《美狄亚》是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取自希腊神话传说而写成的一个悲剧。美狄亚是科尔喀斯王的美丽女儿,爱上了前来夺取世界之宝金羊毛的伊阿宋,为了爱情,她设计帮助伊阿宋取得了金羊毛,并抛弃了父亲和故乡,杀害了来追赶他们的兄弟,和伊阿宋一起流亡到科任托斯。婚后她对丈夫百依百顺,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但后来,伊阿宋忘恩负义,看上了科任托斯王的美丽女儿格劳克,且自私自利地决定遗弃美狄亚,去娶格劳克公主。美狄亚和她的孩子面临被驱逐出境,她与伊阿宋激烈争吵,无效后,假意与他和解,让两个儿子把一件遍染磷火毒药的新衣送给新娘,新娘穿上衣服,立即被烧死。之后,美狄亚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斗争,终于又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为的是不让他们落在敌人的手里,受到侮辱和残忍杀害,同时也是对丈夫的报复,让他断子绝孙。最后美狄亚带着儿子的尸体乘上飞轮车,飞过天空和大海,到了雅典,雅典国王给了她一个避难的住所,她在此度过余生。【教师引导】美狄亚真心去爱伊阿宋,并竭尽全力帮助他,这点与《氓》是一样的。后来伊阿宋自私自利,喜新厌旧遗弃美狄亚,这与《氓》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氓》中的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只有怨恨,没有任何报复行为,而美狄亚却采取了强烈的报复行为,彻底地惩罚了伊阿宋,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许在中国古代,也会有象美狄亚这样暴烈且又机智的弃妇,但她绝不会象美狄亚一样被作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弃妇形象,甚至连正面形象也当不了。中国文化要求和谐,要求克制忍受来维持制度的稳定和延续。因此应当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因此《氓》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包含着隐忍的无限怨恨。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无限的同情;因其在悲惨的遭遇中仍能保持高尚的节操,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这就是中国弃妇的理想形象。女子被弃回娘家后,尽管很痛心,却极其冷静,对男子没有任何过激行为,更谈不上报复行为,“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正与儒家诗教相吻合。儒家诗教主张诗贵温柔敦厚,所谓温柔敦厚,就是说诗歌表达思想感情要合乎“正、“和”之节度,做到“无邪,不背礼,即体现“礼”的分寸规范。《论语阳货》里记载了孔子讲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朱喜为《论语》作注:“怨而不怒”。“怒有违于礼,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所以诗可以表达怨情,但不可过分。这种文学观是儒家中庸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儒家哲学提倡中庸之道,即所谓中和而不失其正。孔子就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意思是中庸应该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儒家经典《中庸》天命章中也写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达到中和状态,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便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了,而要达到“和的理想,其根本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