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實用軟體工程》緒言在1946年美國研製成功第一臺高速電子數字電腦ENIAC問世之前,電腦器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根據電腦器的特點可以將其劃分為3個時代算盤時代機械時代和機電時代。算盤時代機械時代機電時代電腦硬體的歷史電腦史前史1946年以前的世界。現代電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英國研製的巨人電腦和同年美國哈佛大學研製的MarkI今天電腦已經曆了四代並得到了迅猛地發展。第一代電腦(1946年~1957年)(真空管)第二代電腦(1958年~1964年)(電晶體)第三代電腦(1965年~1971年)(矽半導體)第四代電腦(1972年至今)(大規模LSI和超大規模VLSI積體電路)新一代電腦隨著第四代電腦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最終將導致新一代電腦的出現。新一代電腦的研製是各國電腦界研究的熱點,如知識資訊處理系統(KIPS)、神經網路電腦、生物電腦等,知識資訊處理系統是從外部功能方面模擬人腦的思維方式,使電腦具有人的某些智能,如學習和推理的能力,神經網路電腦則從內部結構上模擬人腦神經系統,其特點是具有大規模的分佈並行處理自適應和高度容錯的能力,生物電腦是使用以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分子為主要材料製成的生物晶片的電腦,生物電腦具有生物體的某些機能,如自我調節和再生能力等。電腦軟體的歷史軟體是由電腦程式和程式設計的概念發展演化而來的。是程式和程式設計發展到規模化和商品化後,所逐漸形成的概念。軟體是程式以及程式實現和維護程式時所必須的文檔的總稱。第一位程式員布爾邏輯與程式設電腦軟體產業的發展19世紀初在法國人約瑟夫雅各JosephMarieJaquard設計的織布機裏已經具有了初步的程式設計的思想,他設計的織機能夠通過讀取穿孔卡上的資訊完成預先確定的任務,可以用於複雜圖案的編織。早期利用電腦器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是針對特定的問題製造解決該問題的機器設計所需的指令並把完成該指令的代碼序列傳送到卡片或機械輔助部件上使電腦器運轉執行預定的操作英國著名詩人拜倫Byron的女兒、數學家愛達奧古斯塔拉夫拉斯伯爵夫人AdaAugustaLovelace,在幫助巴貝奇研究分析機時指出分析機可以像織布機一樣進行編程,併發現進行程式設計和編程的基本要素,被認為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程式員。而著名的電腦語言Ada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在電腦的發展史上,二值邏輯和布爾代數的使用,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其理論基礎是由英國數學家布爾奠定的,1847年布爾在邏輯的數學分析TheMathematicalAnalysisofLogic中分析了數學和邏輯之間的關係並闡述了邏輯歸於數學的思想。這在數學發展史上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思維的一大進步並為現代電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準備,遺憾的是布爾的理論直到100年之後才被用於計算。在此期間,程式設計隨硬體的發展,其形式也不斷發展。在基於繼電器的電腦器時代所謂“程式設計”,實際上就是設置繼電器開關以及根據要求使用電線,把所需的邏輯單元相連重新設計程式,就意味著重新連線,所以通常的情況是“設置程式”花了許多天時間,而計算本身則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此後,隨著真空管電腦和電晶體電腦的出現,程式設計的形式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但革命性的變革則是1948年,香農重新發現了二值演算之後,發生的二值邏輯代數,被引入程式設計過程。程式的表現形式就是存儲在不同資訊載體上的0和1的序列。這些載體包括紙帶穿孔卡氫延遲線以及後來的磁鼓磁片和光碟。此後,電腦程式設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就程式設計語言來講,經歷了機器語言、組合語言、高級語言、非過程語言等4個階段,第5代自然語言的研究也已經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電腦軟體的發展與電腦軟體產業化的進程息息相關,在電子電腦誕生之初,電腦程式是作為解決特定問題的工具和資訊分析工具而存在的,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電腦軟體產業化是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電腦在商業應用中的迅猛增長而發生的,這種增長直接導致了社會對程式設計人員需求的增長,於是一部分具有電腦程式設計經驗的人,分離出來專門從事程式設計工作,並創建了他們自己的程式設計服務公司,根據用戶的訂單提供相應的程式設計服務。這樣就產生了第一批軟體公司。如1955年由ElmerKubie和JohnW.Sheldon創建的電腦使用公司(CUC)和1959年創建的應用數據研究(ADR)公司等。進入20世紀60和70年代,電腦的應用範圍持續快速增長,使電腦軟體產業無論是軟體公司的數量還是產業的規模都有了更大的發展。同時與軟體業相關的各種制度也逐步建立1968年MartinGoetz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軟體專利1969年春ADR公司就IBM壟斷軟體產業提出了訴訟促使IBM在1969年6月30日宣佈結束一些軟體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