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屏风艺术浅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屏风艺术浅探

在古代家具中,屏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室内环境的整体风格。在传统绘画中,屏风又常作为视觉元素,成为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屏风艺术发展至宋代,已经步入成熟时期,其形制呈现更为多样的发展,并在装饰手法的丰富性上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

宋代屏风艺术文化特征

关于屏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物原》中记载:“禹作屏”1。早期又被称为“扆”(依)或“邸”。其功用最早为礼制服务,多置于君王身后,汉郑玄注:“邸,后板也。”,用斧纹或凤纹进行装饰,象征着权力与高贵。自汉以来,屏风挡风和隔断的实用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从这个阶段开始,屏风开始被广泛地使用于世俗生活中,屏风的形制也丰富起来,除了座屏以外还出现了单屏、双屏与连屏等形制。装饰的材料选择也趋于多样化,“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足以看出其制作的精贵。时至魏晋,屏风艺术更为流行,并完成了由实用艺术向欣赏性艺术的转化。

自宋代以来,屏风在世人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刘昌说:“今人称士大夫之家,必曰门墙,曰屏著,是矣。然多曰台屏,则乃指屏风而言,何不思之甚也。”2由宋画可知,无论是闺阁幽居,还是文人雅室,都可以见到屏风的身影。这一时期,屏风的形制有了突破性地进展:大型座屏一般采用矮佬和横枨把屏框内分割为小格的设计方法,而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明代。屏风的底座由汉唐五代时期简单的墩子,一跃成为具有桥型底墩、桨腿站牙以及窄长横木组合而成的真正的“座”,座屏的基本造型至此确立下来。我们可以在宋画中看到所绘的屏风,大多为低窄底座,较为横宽的独扇屏风,给人以简洁平展、稳定的美感。

曲屏是由单扇屏风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当时,很多情况下可以与席、榻相配,可几面围,非常实用。其数量一般为两至十扇,每扇之间用榫卯链接。这种屏风,文人还经常在上进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宋徽宗还经常把这种屏风用作备忘录,将当时全国几大寇贼的名字写于其上以备谨记。

宋代还出现了床屏、砚屏等形式多样的小型屏风。枕屏是一种放置于榻端的小型屏具,其长度接近榻的宽度,比例上则是低矮横长,其余造型则与当时的大型座屏没有显著的差别。功能方面,枕屏可用于卧于榻间小栖时避风、避光、屏蔽卧态,还起到了装饰室内的审美等诸多功能。在宋画《半闲秋兴图》与《荷亭儿戏图》中均绘有枕屏。

另外,还有一种大型直立的屏风形制,出现于宋代绘画《孝经图》中,其样式由几扇板面组合而成,整体造型气势傲人。

宋代《孝经图》中直立形制的屏风

小型屏风中的砚屏,始见于宋人的记载。从宋人赵希鹄所著的《砚屏辨》可知:砚屏是北宋苏东坡、黄山谷等人为刻砚铭以“表而出之”所创始的。从中可知砚屏一开始就有书写展示文字的功能。还可知,砚屏的尺寸应该是“高尺一二寸”,“阔尺五六寸”才适用。这一点与枕屏有较大区别。

枕屏、砚屏均中嵌石料,取石之天然纹理加强审美效果。《砚屏辨》中记载了宋皇家不惜“旨以重赏宣取”美石做砚屏的故事,以苏东坡为首的宋代文人,也留下了众多赞美砚屏的诗句。

至于宋代用来做砚屏的石料大致有南康军乌石,虢石,祁阳石、蜀中石几种。虢石即苏东坡用来做“月石风林”砚屏的“虢山石”。宋人在题颂砚屏的诗文中,每每提及此石,如“吴家石屏者,虢工刳山取”。清人阮元则有“北宋虢山石,幻出月与松”之句。《云林石谱》说此石产于虢州朱阳县,石质软呈紫白或黄白相间。可分段揭取,花纹如月如雾等等。从众多宋人的题铭来看,此石较为灰暗,常呈现出一种月色朦胧的景象。

虽然宋朝艺术风格以简约雅致著称,但以各种材质装饰屏风之风却丝毫不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芙蓉城诗》中窥见一二:“珠帘玉案翡翠屏,云霞舒卷干俜停。”宋代屏风设计的工艺也在发展,漆工艺的进步与创新,不仅完善了漆艺的表现语言,还引发了一系列影响了后世漆艺基本格式的现象。唐代熬制漆的工艺已经能达到熬制晶莹温润、略带透明的表涂漆,到了宋代,熬制漆液的工艺达到顶峰,松香等媒介的加入,使宋代的表涂漆达到前所未有的“含蓄湿润”3。

而绿沉漆虽然是南北朝时期的发明,但这种工艺在宋代依然备受亲睐,宋代元嘉《起居注》曰:“十六年,御史中丞刘桢奏,风闻前广川刺史韦朝,于广州所作银涂漆屏风二十三床,又绿沉屏风一床,请以见事追韦朗前所居官。”

髹造工艺也在逐渐进步,螺钿镶嵌工艺兴于唐盛于宋元。螺钿镶嵌的原料螺钿是从海螺壳、蚌壳、鲍鱼壳边口截取材料研磨而成。钿片选料考究,多选用光泽度高、色彩绚丽的蚌壳边缘的材料。工匠将其裁成各种装饰纹样,镶嵌于漆面上,可以达到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4,同时也可以获得高于漆地的半浮雕的视觉效果。但目前实物只有明清时代的嵌螺钿漆作屏风存世。

宋代是一个注重理性思考的年代,为便于王室处理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统治阶级地位的需要,宋人确立起了尊崇自然和倡导秩序的哲学观。社会文化空前繁荣,文人士大夫阶层不断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