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辽代诗坛的一座高峰——从《焚椒录》看萧观音的文学成就.docVIP

品评辽代诗坛的一座高峰——从《焚椒录》看萧观音的文学成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评辽代诗坛的一座高峰——从《焚椒录》看萧观音的文学成就

一、萧观音其人

萧观音,是辽朝道宗的宣懿皇后,据《辽史·后妃传》记载,其为“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不仅“姿容冠绝”,且对诗词曲艺尤为精通,有“工诗”之才。“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1](P1205)更重要的是,她有皇后之德,抚育太子之功,足为当朝所称道。然而这样一位才学出众、德行昭然的皇后,人生结局却异常冤屈悲恨,令后世唏嘘。辽朝正史《辽史》对其记载仅寥寥数语,她的大部分人生事迹与文学作品都被记载于王鼎的《焚椒录》之中。

二、王鼎与《焚椒录》

王鼎,《焚椒录》的作者,字虚中,涿州人。史书记载其自幼好学,博经通史,为人刚正不阿,“人有过,必面诋之”。[1](P1453)王鼎于辽道宗清宁五年擢进士第,后累迁为翰林学士,寿隆初,又升观书殿学士。王鼎原本一路仕途坦顺,然其后却因“醉与客忤,怨上不知己”而惹怒道宗,[1](P1453)被杖黥罢官,流放镇州。数年后,其又因“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博得道宗怜之而复职,[1](P1454)最终于干统六年卒。王鼎曾行史官之职,《辽史·王鼎传》载:“当代典章多出其手。”[1](P1453)有人认为王鼎一生最大的史学成就就是其在流放时期著成了《焚椒录》一书。[2](P15)出自王鼎之手的《焚椒录》是辽代留传下来的唯一一部传记性文学作品,兼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而在辽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焚椒录》一书详细记述了萧观音被诬案件的始末,可补《辽史》记载宣懿皇后诬案之不详。同时,萧观音作为辽代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辽史》失载,赖《焚椒录》存之。《焚椒录》共载萧皇后作品15篇:诗4首,词10首,疏奏1篇。这些是萧观音传世的全部作品,弥足珍贵。《焚椒录》对萧观音这些作品的记载使其诗词文献得以留传,其文学才华得以彰显后世,可谓于萧观音本人,于辽代文学,乃至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功不可没。

三、从《焚椒录》看萧观音的文学成就

《焚椒录》记载萧观音作品共6题15首:《伏虎林应制》诗1首,《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1首,《谏猎疏》疏奏1篇,《回心院》词10首,《怀古》诗1首,《绝命词》诗1首,可谓体裁各异,题材多样。其选五律、七绝应制,言简意切,直抒豪情;取体制较长的骚体来表露自己的情感世界,酣畅真切;择词来表达女性所特有的幽怨之情,婉转缠绵,可见史书所赞“工诗”之才不虚。

清宁二年八月,辽道宗行至秋山围猎,宣懿皇后奉命随行。适至伏虎林时,道宗兴之所至命后赋诗一首,于是一篇气势不凡的七绝便在萧后口中应运而生: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敢猛虎不投降。[3](P506)

此口占七绝气势磅阔,道尽了大辽王朝的声威与雄心。前两句明写辽出猎阵营之浩大壮观,实则暗指威风凛凛的大辽王朝,幅员万里,表明其南征东扩之宏愿。其诗开口便道出宏旨,既符合萧观音“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又巧妙含蓄地迎合了道宗的心境与政治抱负。“灵怪大千”之句以野兽暗喻“南邦”、“东邻”之敌,并以“俱破胆”三字展示了大辽国欲争天下、所向披靡的雄威与自信。更工巧的是,尾句“那敢猛虎不投降”又与地名“伏虎林”相合。难怪道宗听罢便大赞皇后之才,喜不自禁。此诗为萧后随口应制之作,从中不难看出其才智之敏,学养之深。一年之后,清宁三年秋。辽道宗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一诗,萧观音再次应制和诗:

虞庭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鹿蠡,声教薄鸡林。大寓看交泰,应知无古今。[3](P506)

这首五律热情地歌颂了辽国开放、包容的文治理念。诗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作者因辽被汉视为“夷”而自卑,亦或是产生敌对情绪。她并无理会“夷”字本身所带有的文化霸权色彩,而是在“文章通谷蠡”、“应知无古今”的开阔的文化视野下,主动认同并接纳先进文化,把契丹民族纳入到“虞廷开盛轨”的中原道统之中,将君臣视为一脉,即“同志”,找到华夷合一、天下归宗的根本,即“同风”,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大融合。此诗以舜周之盛世开篇,以其喻辽,颔联与颈联各承“君臣同志”“华夷同风”之题旨,尾联摘引《易经》,贺万物通泰。通观全诗,境界开阔,题旨宏大,诗律和畅,文辞古雅,开合对仗精致工巧,展示出四海同风天下一统的民族融合壮丽画卷,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政治气魄以及娴熟的诗学造诣。《焚椒录》亦载:萧后“婉顺善承上意,复能歌诗。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由是爱幸,遂倾后宫。”[3](P505)本来,宣懿皇后无论样貌才情都颇得道宗垂爱,可后来道宗却因“性忌”而对其厌烦疏远,这“性忌”的源头就是萧后所作的《谏猎疏》:

“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豕,必败简子之驾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