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月份牌看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美学及影响.docVIP

从20世纪月份牌看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美学及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20世纪月份牌看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美学及影响

摘要:月份牌是20世纪上半叶国内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的兴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研究彼时经济、政治、商业、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月份牌中的女性泳装服饰为研究对象,审视月份牌画所承载的物质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学分析、设计还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析20世纪月份牌的时代特色及中国女性泳装的缘起背景。重点论述上海游泳运动兴起对泳装服饰的影响,以设计学视角关注月份牌中泳装服饰的形色之美、纹样之美、搭配饰物之美,研究审美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总结月份牌对中国女性泳装形制美学形成的促进与载体作用,解析其独特的搭配美学特征,力求为文化自信、服饰自信道路下的中国泳装服饰设计变革提供思考。

关键词:20世纪月份牌;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美学;设计学

月份牌發祥于近现代商业最发达、华洋杂处的上海,是中国传统年画中的一个分支,被誉为浮世中一幕真实的幻影。根据中国著名的年画研究家王树村先生的考证,“月份牌”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1]。月份牌由人物、衣饰、场景、边框、广告字、商品、年历等内容构成,广告的商品多是香烟、电池、百货、肥料、药品、酒类、火油等生活类物品。美女是月份牌画的经典题材及标志特征,它运用了西方写实技法与中国绘画相结合,形貌勾勒准确且富有立体感,形成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标志性符号。经文献查阅及访谈调查,笔者发现已有相关的“月份牌”内容研究,多集中于月份牌图像的诞生发展与消亡、月份牌艺术特征、月份牌中的人物形象、月份牌中的服饰研究等方面,涉及服饰研究领域则多将目光聚焦于运动服饰、旗袍、纹样等方面,鲜少进行以泳装为主的个案研究。而20世纪“月份牌”中的泳装服饰则是外来文化对本土设计体系冲击下所诞生的代表性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美学特征及传播价值,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要洞察美的本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来思考这个难解的理论之谜[2]。因此,本文以月份牌为研究载体,以20世纪上半叶特殊的时代背景为研究切入点,以设计学视角窥探月份牌中泳装服饰的美学特征、审美理念及影响。

120世纪月份牌及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缘起

1.120世纪月份牌的时代特色

自19世纪末开始,月份牌就逐渐被运用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最为重要的广告宣传手段[3]。起初是西方广告画片传入中国,但其广告画中人物、建筑、风景、静物等图像与国人审美相去甚远。于是商人及画师便入乡随俗,将中国审美趣味与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诞生了后人熟知的月份牌式样。因月份牌是最广大市民阶层的日用生活品,受众面最广阔,市场潜力最大[4],它成为兼顾世俗情趣与文化精神的代表,诞生了风靡一时的知名大师,如郑曼陀、金梅生、谢之光、杭穉英、金雪尘、李慕白、胡伯翔、周柏生等。

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其图像内容、表现形式、绘制技法及运作方式也愈加成熟,呈现出本土化、商业化、摩登化、通俗化及艺术化五大特征[5]。月份牌中女性形象包括神话人物、古代仕女、女学生、摩登女郎等,其中装扮时髦、大胆前卫的摩登女郎形象则成为月份牌画像独树一帜的时代特色。本文中所研究的20世纪“月份牌”画作主要指20世纪20—40年代,即老上海月份牌画鼎盛时期所呈现的泳装服饰。

1.2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缘起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守妇道”是妇女日常的行为标准,由于古代“存天理、灭人欲”封建思想的束缚,使得妇女着装极为保守,需做到衣领紧扣、长裙遮脚[6]。而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受西方电影、小说、运动等娱乐生活方式的影响,敢于冲破旧有伦理观念的女子将泳装引入中国服装的新范畴。其中游泳运动的推广与流行是中国女性泳装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国,游泳成为一种体育运动[7]。20世纪初中国《图画日报》《真相画报》《时报图画周刊》《中国图画大观》《点石斋画报》所记载“泅水”和“游泳”图,可见游泳活动、游泳比赛在中国已初现端倪,如图1、图2所示。1913年,第一次东亚运动会召开,来自中国选手冯启明获得游泳项目(又称为泅水竞走)第二名,促进了游泳运动的传播。20世纪20年代后的中国,游泳运动逐渐普及,上海始建公共泅泳场、公共游泳池,体育专门学校如西门东亚体育专门学校、徐家汇交通大学的游泳池也吸引了大量群众,如图3所示。20世纪30年代,《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文华》《时报》等刊登游泳主题照片,全国运动会、广州水上运动会、奥林匹克世界运动大会更让游泳运动名声大噪,如图4、图5所示。在游泳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专业化的泳装服饰,1931年7月上海更是成立了“上海女子游泳研究会”,而后游泳服装款式基本稳定,图6则是1934年《时报》刊登的游泳衣款式。笔墨当随时代,同期的月份牌广告画中开始出现靓丽缤纷的女性泳装,它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